讀書筆記小蜗5分钟智慧

5.语言的局限

2019-05-13  本文已影响91人  小蜗牛爱读书lll

每天一个思考,启迪你的智慧。

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牛耕田回来,疲惫不已,被狗看到了,牛便跟狗抱怨:“老朋友,我真的太累了,好想休息一天。”狗离开后,遇到了猫,就说:“我刚刚看到牛,它实在太累了,想要休息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实在是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就跟羊说:“牛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太多了,明天不想工作了,歇一天。”

羊对鸡说:“牛不想给主人干活了,它抱怨活儿太多太重,也不晓得别的主人对他的牛会不会好一点。”

鸡对猪说:“牛不准备给主人干活了,想要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是,主人对牛一点都不心疼,干那么多的活还要鞭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就说:“主妇,我有事要对你说,牛最近的思想很有问题,它不愿意再给主人干活了,它要去别的主人那里,这里的活儿太多太累了,你要好好教育它。”

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头勤劳而实在的牛,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

语言文字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到目前为止,语言仍旧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最高效的途径,想一想,如果你10天不说话,是不是会被憋死呀。

虽然语言是高效的工具,但是它也有很多局限性,明白了这些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驾驭语言,而不是被语言这种工具所驾驭。

我总结语言有如下几大特点:

语言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不准确性

1.讲者表达的不准确:想一想你是不是经常言不由衷,明明心里想的好好的,但说着说着就变味了。你心里有很多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像是一壶水,而单位时间内你只能表达出来一点,而你选择表达哪点呢,就需要你自己去权衡。

2.听者吸收的不准确:而听者在接受的时候也是选择性接受的,你表达了这么多,我怎么能够全部记住,所以我只会记住我所重视的部分,经过自己的大脑过滤之后剩下的信息。而不是你想给我灌输的部分。

比如:有两个人,每个人打自己一下,什么感觉?疼。但每个人疼的程度,疼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看,讲者自己和听众,都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输出和接受信息。因此你就知道“高效沟通”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吧。能够表达随心所欲的都是高手,能够瞬间抓住对方表达要点的都是倾听高手。

知道了语言是很不准确的,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孔子自己不写《论语》,佛陀为什么自己不写《佛经》,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教我们“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为语言的局限性,能够写出来的佛法就不是真实的佛法,很容易误读,后来是因为没办法,才由佛陀的弟子口述著了就佛经。

教育孩子时也同样如此,我们中国人讲求:身教大于言传。从语言的局限性也可以得到解释。因为凡是能够告诉孩子如何如何的,都是及其有限的,并且不一定对,而你自己做,孩子自己会看,这样学到的反而更多。

还有一个观点:孩子本来是爱学习的,只是语言文字增大了孩子学习的障碍。想一想也是,孩子的好奇心学习欲望比谁都强。好奇心是植根于孩子的本能的,而语言文字的使用只是近几千年来的事情。

语言的第二大特点是:传播的过程会损失,走样

从刚才的故事你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所以大家想要与别人沟通,一定要直接沟通,不要经由第三者传话。

沟通按照效果可以这么分:面谈〉电话沟通〉微信文字聊天

面谈是效果最好的,你想想在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习大大还要天天出国访问,视频聊天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面见。我想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面谈得到的信息更多。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是获取信息。

梅拉宾教授给出一个公式:55387法则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55%来自视觉,38%来自听觉,7%来自内容。

所以大家也要破除一个观念,只有文字才可以传达信息。其实你的身体语言,你的语音语调都在无时无刻传达着信息,而这一部分可能占了沟通的95%,而对方接受的信息,潜意识层面也会达到这个比例。

这样你就了解了,面谈可以了解到视觉听觉和内容,电话只能听到视觉加内容,而文字只能看到内容。

所以男孩子向女孩子表白的时候要怎么做呢:作死的做法是在微信文字表白,而聪明的做法是当面表白。

语言的第三个局限是:语言把事物抽象化

什么是“抽象化”,比如什么是“山”,山的本质其实是一堆乱石,树木,动物等等的聚合体,人们在表达的时候说这么多太繁琐了,因此打个包,把这些命名为山。

人们去认识事物的时候,是根据抽象了的山这个概念去认识的,因此有的时候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把事物打个包贴个标签,这一类词就是“集合名词”。

所以下次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妨破除概念上的束缚,把事物拆分来看。

第一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个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个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语言的第四个特点是:对我们自身的反向塑造

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思维方式不一样。

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一个概念,你就会往这方面想,比如“上火”这个概念,一有什么事“上火了,多喝水”,而外国人是理解不了上火的。

你讲的话会对你进行反向塑造,比如语言经常含有负能量的词语,批评指责抱怨。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对你自己的伤害最大,这些话就会对你产生反向的塑造。有的时候即使你不说出来,凭借一个人的面相也可以读出一个人,因为心里怎么想的也会表现在脸上,心里时常焦虑,抑郁,久而久之你的面部就会不协调。

因此不仅行为要积极正向,起心动念也要积极正向。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