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前言
也许你认为,拖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但是,当你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为拖延痛苦不堪的网友们。
随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拖延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只有了解这些根源以后,才能反过来控制应为的发生。
本书的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并结合多年来从拖延工作坊以及临床心理咨询中收获的心得和体会,对拖延作了一次详尽而认真的探索。
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涉及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
本文大纲001 拖延 VS 行为
拖延,从字面上看就是,“以后再做”的意思。在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其中一词暗指拖延是一种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及因冲动而耗损的精力,而另一词则暗指拖延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中懒惰的表现。
而现在人口中的拖延通常是指后者。向内,拖延可能让我们内心饱受恼怒、后悔、绝望等情绪的煎熬;向外,拖延可能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遭遇重大挫折。
拖延怪圈
当拖延症患者开始一项新任务时,期间会有一连串的思绪、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着他们,他们的表现呈现出许多共性,被称为「拖延怪圈」。
①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信心满满。虽然能感觉到自己不愿意马上开始,或是在等待一个好的开始时机,但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
② 我得马上开始。
错失了早点开始的时机,拖延者开始有点焦虑和压力,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但是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于是他们又搁置了任务。
③ 我不开始又怎样?
时间又过去了,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拥有一个理想的开端,拖延带来的短暂快乐逐渐消失,负疚和担忧逐渐加深。为了避免开始,有的人甚至学会了说谎。
④ 还有时间。
虽然拖延者会觉得负疚、惭愧或者因欺骗了别人感到羞愧,但他们还会继续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
⑤ 我这个人有毛病。
这个时候拖延者已经绝望了。把能否可以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恐惧,甚至将任务上的失败转化成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⑥ 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这个时候,做还是不做成为了拖延者最后的抉择。
做:背水一战。当拖延者决定开始时,他或许会发现这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在和时间的斗争中,他们一边懊悔为何不早点开始,一边又担忧着能否按时完成任务。
不做:逃跑或放弃。逃避虽然能获得一时的轻松,但是在拖延者的心底会留下一道不可磨灭的阴影。
⑦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当任务最终无论是被完成了还是被放弃了,对拖延者来说,这个过程都是让人崩溃的。因此很多人会下定决心不再踏入拖延的怪圈,甚至发誓,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控制好焦虑情绪,严格按计划行事。但是下一次任务开始时,很多拖延者还是会不自觉地踏入这种拖延怪圈。
002 拖延 VS 心理
(一)拖延者的信条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二)导致拖延的因素
导致拖延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① 对成功所需的能力缺乏信心。
② 对要去完成某个人物有反感心理:认定做事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困难,结局也会很惨。
③ 目标和回报太遥远了,感受不到对我有意义。
④ 无法自我约束,例如容易冲动和分心。
(三)时间感的演化
古希腊人认为时间有两个方面: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
钟表时间即客观时间,是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的,它可以预知,但不可更改。比如电影在8点开演,学校在9月1号开学。
沉浸时间即主观时间,它是我们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觉,它是不可量化,不可比较的。
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常常处于严重冲突之中。拒绝接受客观时间,并想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处理问题,势必会造成拖延。因为拖延让你有了一种可以掌握时间、掌握他人、掌握现实的全知全能感。但不管你如何挣扎,你都无法摆脱钟表时间的客观规则。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提出,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如果时间感失衡,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眼下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未来折扣。有些人喜欢将事情设定在很远的将来,比如在几年之内学好语言,那么它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反而使定下的目标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比如在2月5日上交作业,则会让人觉得时间非常紧迫。
我们的主观时间感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些发展阶段。
(1)婴儿时间
婴儿的时间感永远停留在当下,比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如果需要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他们就会转为绝望。
(2)幼儿时间
在蹒跚学步阶段,孩子们逐渐理解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虽然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还生活在主观时间里,但他们也逐步适应了父母的时间。比如,父母会说,游戏时间结束了,睡觉时间到了。
在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时间观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所以,孩子抗拒的不是时间,而是想要控制他们的人。
(3)儿童时间
大约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学会辨认时钟上的数字时间,他们开始与外界的时间规则和期待有了更多冲突,比如上学有课程表、作业有截止日期、先做作业还是先玩等。
(4)少年时间
青春期的少年,他们的时间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但是在他们眼中,未来依然有无限可能。然而随着学业、人际关系及工作上的选择日益逼近,所有这些截止日期之前必须做的选择,让他们的未来在现实面前变得支离破碎。有些不肯接受现实的人,会用拖延作为他们拒绝成长的保护策略。
(5)青年时间
在二十几岁的中后期,时间继续向未来延伸,但是我们对时间越来越有现实感——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否则它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单身的时候,你的拖延只会影响到你一个人;两个人的时候,你的拖延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伴侣;孩子出生后,你的拖延会影响到整个家庭。
(6)中年时间
30岁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0岁之后,很多人不再是那个怀有梦想的年轻人。因为时间的有限性,有些人会选择放手一搏,有些人会选择得过且过。在理性的层面,我们知道生命终将走向终结,但拖延者却同时生活在生命无限的幻想中——无限的时间,无限的可能,无限的成就,总还有时间去弥补那些被延后的事情。
(7)老年时间
此时人们已历经很多的生老病死,客观时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拖延者也不再否认拖延对自己的人生造成的种种后果,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曾经做过的和自己永远无法完成的事情。
003 拖延 VS 大脑
研究表明,智力和拖延没有关系,所以你不该有拖延是低智商的表现,而高智商的人不会有拖延问题的想法。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染上拖延的瘟疫,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
004 拖延 VS 征服之战
(一)拖延大盘点
控制拖延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你的个人拖延当时进行清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不需要评判,只需要清点,让自己更清楚地观察到自己的拖延心理和言行。
首先,写下2~3件让自身难忘的拖延经历:
① 期间发生了什么?
② 谁被牵扯了进来?
③ 是什么诱发了你的拖延?
④ 你的感受怎样?
⑤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⑥ 是否伤害到他人或引起他人不便?
然后,再问问自己在这些经历中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的主题或模式?你一直恐惧的究竟是什么?
最后,试着从拖延后果、拖延领域以及拖延借口三个方面,盘点我们的拖延行为。
(二)克服拖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
看你的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会帮你看清自己的方向。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① 可观察性。
别人不能看到你的内心感受,也不了解你的想法,但是他们可以看到你所做的事情。为了让你的目标具有可观察性,你必须用行动来定义它。
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处理工作时不惊慌失措”,这是无法被人观察到的;而“更新简历,然后把简历贴到网上”、“关于拖延那本书,在今天读完第一章”则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
② 具体性。
拖延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模糊,无法做到具体化。比如“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我要挣更多的钱”等。
什么时候去做?具体做什么?怎么去做?想要达成目标,我们需要将目标具体化。
③ 可以分成几个小的步骤。
目标不论大小,要实现它们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再细分成几个明确的小步骤,每一个小步骤都应该是可观察的和具体的。
很多人怕麻烦而不愿细究步骤,做任务的时候也常常无法坚持。但当你分解任务时,你会发现完成每个小步骤并没有那么难。
此外,制定步骤还会帮你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你要组织公司会议,当你列出组织会议的步骤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还需要通知刚到的实习生来参与会议。
④ 最小的目标。
拖延者总是将目标理想化,他们总以为时间和精力都是无限的。因此作者建议先设立一个最小的目标——它很小,但是却能给你带来进步感和成就感,而且它可以作为你一段时间里的行动方向。
例如,你想重新装修房子,那么最小的目标或许就是更换沙发套。
(三)一周实验
把这一周看成是自我监测和学习的时间,它不是对你是否聪明、负责或有才干的一个评估。注意观察,你是怎样设定目标、怎样处理问题、什么时候取得了进步、什么时候变得拖延。
(1)选定一个目标
将目标和步骤写下来,并规划出每个步骤的具体执行时间,把需提前准备的物品列在备注中。此外,你可以征求下别人的意见,让你的计划更加完善。
【目标】
【步骤】①②③④⑤
【可行性检查】
【备注】
(2)启动
万事开头难,开始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你决定每天晚上8~9点在宿舍阅读一篇文献,这听起来很不错,但你的室友们一直在宿舍玩桌游,我想你根本就没有心思阅读文献了。
坚守时间期限。为任务设置一个时间期限,并保证不去改变它。
有研究表明,最初把任务的时间期限设定为15分钟或30分钟,效果最好。如果15分钟依然让你觉得无法承受,那你可以设定为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
在最初,当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你绝对有必要停下来。这次你能在不知不觉中坚持两个小时,并不代表你下一次也能坚持两个小时。这是一个陷井,它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
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你永远也不会开始,即使不在理想状态,或心情不对,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3)跟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在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很多变故。很多拖延者在一件事情的早期兢兢业业,但是到了某一个点之后,他们被卡住了,并且再也无法脱身。
① 找出你想放弃的借口。
② 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
③ 解决困难,而不是否定自我。
④ 在取得进步后奖励自己。
⑤ 灵活调整目标。
⑥ 先完成,再完美。
(4)回顾
从以下几个方面复盘这一周的行为。
【任务完成情况】
【遇到的困难】
【放弃的理由】
【最大的收获】
(四)非计划日程表
非计划日程表,是一个周计划表格。先在表格里列出你一周必须做的事情,剩下的空白表格,才是你这一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五)关于时间管理的一些建议
① 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每天能用来实现目标的时间是有限的。
② 要学会利用零碎时间。
③ 要学会借力和选择。除了必须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其他事情可以委派给其他人做;而对于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可以选择放弃。
④ 不要太分散精力。
⑤ 找出你的最佳时间。
⑥ 学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认知上的平衡。
⑦ 享受放松时间。
阿甜有话说
这本关于拖延的书很有名,但是却并不好读。因为全书的结构和条理并不是很清晰,虽然大的目录列的很清晰,但是在章节和内容的呈现上显得有些混乱和拖沓。
这篇读书笔记,是我对全文的一个精简和摘抄。对于拖延的成因及背后的心理和生物机制,书中写得太过复杂,这里我只提取了几个让我深受启发的点,而我摘抄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克服拖延上。
读完全书,我对拖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找到了一些看似可行的方法。「知」只是开始,「行」才是关键。借着本书梳理自己的拖延行为,并努力改正,让自己一点点跳出拖延怪圈,这才是读此书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