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像我会做的事
这些天和老乡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关于求职中要不要坚持做自己。
她现在在一家独角兽零售企业实习,同时也关注着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昨天去面试了一家通信公司,初面就被刷了。
她说她就是不喜欢说话,面试最好能速战速决,尽量少说话,不用说太多和面试无关的事,听到这里我似乎能明白为什么她总卡在面试上了。
实习的时候也是一样,和同事基本不交流,懒得去公司食堂排队宁愿一天啃两顿面包,做错事被领导骂的时候她想的是为什么不给她解释的机会。
最后她将一切归结于她性格上不属于善交际,不喜欢和陌生人相处。
我直接敲她,告诉她那只是因为她懒。
为了得到心仪的职位,一反常态,在刚见面不到一分钟的人面前滔滔不绝是不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背叛了自己的性格呢?
也许不是。
人都是会下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为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认知。
比如作为一个求职者,秋招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填简历、自我介绍、塑造自己的形象,然后n面,感觉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自己,但是忽略了其实每一次都只是某个HR认识了自己,或者说自己的某个方面,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全面地了解自己。
HR的目的是短时间内寻找可以匹配所招岗位的人,在网上看到资深的HR不到3分钟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合不合适,虽然不清楚他怎么看出来的,但是也给我提供了一些面试技巧。
比如自我介绍时以最简洁最具有概括性的语言将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或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体现和目标职位的连接点,适当地掌握主动权。
不然怎么让一个完全不认识我的人信任我并按月给我付工资?
我平时也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瞎逼逼,刚开始我觉得为了拿到offer我必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当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看这些的时候,似乎不那么别扭了。
一两次变得善谈并不会改变一个人安静寡言的性格,也不会让我们变成其他人,就像我喜欢吃肉,但是偶尔吃些菜也并不影响我是一个爱吃肉的人。
同样,一两个人的评价又怎么可能定义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更何况是一个并不了解我的人。
坚持做自己,要坚持一个优秀的自己。
当我们的目标是工作的时候,表现自己,学会沟通,只是必经的道路而已。
付出才有收获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总是忘记,并不是想要不劳而获,而是当我们处在20多岁的年纪,往往会糊涂为了目标需要付出些什么。
当我们慢慢改变,主动去接受那些表面上和自己八字不合的事情时,或许会发现,这才是为了坚持自己最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