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不死终少年
男人至死是少年,赤心不改真英雄。 今天的标题来自一部电影——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
好久没有动笔去写一篇稿子了,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直接打出来,失去了“写字”的初衷了。我是因为喜欢写字才写文章的,可是却发了很多稿子很久没写字了。所以我说,我也要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
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的时候才发现连写字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发现自己我写字有一个特点,一定要所有的方面都恰到好处才能把字写好。心情,纸和笔都要恰到好处,不然写出来的字就很难看。包括天气也会影响我写出来的字的效果,我不喜欢下雨天所以写出来的字就很丑。每一次重要的考试的时候都很紧张,所以字就写不好。可是我觉得写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此才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在纸上写字。这就和我读书一样,我只喜欢读纸质的书,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写文章也一样。
我们总是在改变的,我终于才意识到人其实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是不变的。就像朋友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是没有变的,只是环境在变,我们总还是要去适应新的环境的。
“鲁青”
当我拿起笔写下“鲁青”这两个字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十八岁那年第一次在一个晚自习课上写下自己的这一个笔名——鲁青的时候。那一年我十八岁,今年我二十三岁,马上就要二十四岁了,一转眼就是好多年。
谈恋爱的时候对方总觉得我幼稚,不妨把它叫做“少年气”,我更喜欢这种叫法。十八岁之后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和少年越走越远了。我最难得的就是这个少年气吧,我甚至觉得这是我在上了四年大学之后最珍贵的东西。即使我马上就二十四岁了,可是我依然希望我能够像十八岁的时候一样单纯地做人,单纯地喜欢一个人,不用考虑太多复杂的东西,喜欢一个人就是单纯的喜欢,喜欢看哪一本书就是单纯的在那一段时间里喜欢而已。十八岁的爱情就是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二十三岁的爱情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好像还有喜欢之外的其他东西。我并非不愿成长,只是心存理想而已,我更愿意去相信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愿直接去面对成年世界里的丑恶。二十三岁的喜欢听得最多的词汇是“对不起。”
二十三岁了还是喜欢看《士兵突击》,再看还是会哭,十八岁的理想走到二十三岁早已经面目全非了。今天我才看到原来老曹的稿子是为我写的:
“可是不经意的瞬间还是会暴露自己尘封心底的所谓的理想,你会一遍一遍地看《士兵突击》,即使你这辈子都注定不会和军旅有任何交集;你会排到图书馆,不为考试不为前途,就为了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历史。那是年少的理想啊。”
老曹果然是被我带坏了,他甚至比我还要矫情。
小凯跑到我的宿舍跟我说,“你又勾起了我对《士兵突击》的回忆,我要回去重温《士兵突击》了。”于是每天他都要跑过来跟我讨论剧情,那些我早已经烂熟于心的情节。他又跑过来对我说,"豆,我们一起当兵吧。”那曾是我的理想。
“我要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
我二十三岁的理想,是写一部自己想写的小说,给我一点时间吧,我会大红大紫的,你要等哦。
男儿不死,终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