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营销

中小教育培训机构的出路在哪?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微蓝老师

该篇是微蓝拆解善友老师大课的第11/100篇


大家好,上一篇我们讨论了组合创新对于个人财富自由的影响。今天微蓝想跟大家实战推演一下,教育培训行业的第二曲线在哪。教培行业,用《围城》里的一句话形容,非常贴切: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看似繁花似锦的教培行业,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低门槛、高盈利的行业。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才会切身感觉到那种困难,尤其是越大的机构,遇到的瓶颈越大。

一、教培行业之殇

微蓝在某区域内做过一个调查,在地区存在超过5年的企业不超过3%,而这3%里面盈利的企业只有1%。微蓝在教培行业10年,感觉每个校区都逃不过3年魔咒。前3年的增长速度和业绩是最出色的,之后业绩的增长速度会大幅度放缓,然后就是痛苦的管理和稳定阶段。

如果大型机构只在本地区发展,那么就意味着死亡。为什么?教培行业特别是线下的教培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天花板。也就是说地区学员人数是有限的,学校的教学和服务就是做到10倍好,增长到一定阶段,就会触碰到天花板。此时,经营者会认为是教学质量或者管理的问题,于是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改善,发现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因为投入和收入无法达到平衡了,也就是一个地区的学员总量无法承担高投入的成本。而此时,投资者可能会更换管理人员来渴望获得新的增长。而事实上,如果企业无法去外地区拓展,或者找到第二曲线,则会面临最终死亡的结局。

开疆拓土,建立分校是大品牌的出路之一。但是,这给管理和人才的招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新东方一开始采取培养名师的策略,结果大量名师自立门户,带走了地区的优质学员。精锐从上海信誓旦旦向北京的学而思发起了总攻,结果因为缺乏优质的校长,管理不善,结果至今未能有所获。现今的线下培训学校厮杀最厉害的战场不仅仅在招生上,而是人才的抢夺上。

建立线上教育平台是大品牌的第二个出路。新东方和学而思等学校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但是,线上教育就和目前的AI智能一样,需要烧钱并且要有大数据支持。普通的中小机构对此望尘莫及。

对于这些机构来说,未来该何去何从?出路在哪呢?

二、中小教育培训机构的出路在哪?

根据善友老师提出的供、需、连模型对教育培训的基本要素进行新的组合。

聚焦客户需求:目前中小教育培训学校,在经营范围上普遍存在多而杂的现象。这使得生源不够聚焦,多即是无。今年微蓝咨询的两家学校,一个是聚焦新概念英语、一个是聚焦少儿英语,都成功地跨越了非连续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做法:重新梳理自己业务中的优势项目,提取出来ALL in !

强化供给能力:对于教培来说,供给能力就是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及教研能力。中小教培要有自己的品牌,可以尝试出自己教育机构的专项辅导书,有条件的可以让教研室的人把关。

做法:教学体系化——教师培养模式化——教材权威性

改善连接效率:之前中小机构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电话邀约测评或是试听;发宣传单页做广告。这种做法增加的成本,效果一般。有的家长还会认为过度宣传的不一定是好的。

做法:线上家长社群+线下培训。目前家长社群大多数培训学校都有,但是如何运营?缺少专门的服务人员。培训学校的指北针是业绩。如何有业绩?业绩=触达率*转化率。如何触达?仅仅靠电话和广告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但是社交运营,可以迅速扩大口碑。

但是,社群对于教培是把双刃剑,因为公众舆论有时候是盲目的,一旦有家长质疑,就容易损伤品牌形象。

那么启动增长飞轮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数据选择优势项目,然后单点突破。集中优势力量,将优势项目做到十倍好。利用社群的力量,扩大口碑效应。可以适当增加对家长的线上培训与讲座,增强消费者与企业品牌的黏性。

以上就是微蓝浅薄的思考,欢迎大家来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