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对方喜欢的人
大多数人际关系都会因为满足了对方的心理需求而好转,这里的关键是:不去反驳对方最希望听到的话,即使不赞同的,也可暂时默认。在争辩中,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比赢得表面的胜利更重要,心理需求被满足的对手更愿意赞同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在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中、在亲朋好友中,成为对方喜欢的人,营造出这种类似“知己”的同盟关系,我们的希望就会成为对方的希望。
安静的倾听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成为对方喜欢的人。尽量让对方发言,我们才能读懂对方的心理需求,越善于倾听的人,越能把握对方的心理。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本身就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在倾听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让对方得到反馈,对方就会想要进一步说出内心深层的想法。对方的心理诉求很多时候像积攒了许久的洪水,我们要做的就和大禹治水一样,要有秩序的疏导,当对方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之后,就更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
显示低姿态更容易让对方喜欢自己,低姿态能让自己留有进退的余地,低姿态能让对方感到有被尊重,让对方一步步成为自己的战友。在职场中,越是高级别的领导,显示出低姿态越能获得周围的尊敬和爱戴,下属会愿意主动地做好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共情能力的基础就是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并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共情”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方的自恋心理。这种心理类似于自我实现,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来强化自我认可。为此,科胡特提出了镜子、理想化、双胞胎三个概念。相比于弗洛伊德对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科胡特更注重在心理治疗中满足患者的心理渴求,因此他提出的这三个概念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镜子概念:指自己像立在对方面前的一面镜子一样,关注对方、夸奖对方,让对方获得认同感。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不是亚当·斯密设想的“经济人”,除了经济需求还有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夸奖和赞美必须切中要害,夸奖到对方最想被认可的那一点,就能最大化地引起共鸣,产生镜子效应。
理想化概念:是指当对方意志消沉时,表达出“我在你身边,不用担心”,给对方安全感。当一个人在不自信的时候,需要一个能够给予自己安全感的“理想化”对象。
双胞胎概念:让对方感到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拥有完全相同的处境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