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喷群,我们迈向虚无的一次快进
布拉德·皮特(泰勒)和爱德华·诺顿(杰克)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
泰勒向杰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打我。”
“啥?”
“那我打你了!”泰勒给了杰克一拳。杰克感觉对方疯了,和泰勒扭打在一起。在打斗的过程中,杰克体验到了打斗的快感,并加入了搏击俱乐部。
这是1999年大卫芬奇电影《搏击俱乐部》的剧情,在2018年6月7日的中国互联网上,虚构的历史被重演了 。
剧照 |《搏击俱乐部》这天下午,各种各样的互喷群抢走了我的注意力。从NBA的“骑士勇士互喷群”,到花样百出的“互相吐痰群”、“哈哈哈哈哈对笑群”。我的心态也从“这些人有病吧?”到“这太有意思了”,如果不马上加入一个,简直是向世界宣布我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虽然前几天加入的王菊粉丝群“菊の魂”已经凉了,没人再在群里发菊言菊语或者王菊表情包。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决定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并立马找人给我安排了一个“美团饿了么互喷群”。
互喷群原则1:进了互喷群,一定要骂
搏击俱乐部原则:第一次来搏击俱乐部一定要打
互喷群最初承载的功能是发泄,同事们在身边感慨着“这届年轻人压力太大”时,还不知道我已经开始战斗了。
美团饿了么群里充满了“饿了么傻X”,“美团外卖傻X”的机械性互骂。为了提升参与体验,我进群就来了一句:“点外卖的都是傻X。”
漂亮,我立即被群攻了。群里的人开始疯狂@我,并问候全家。但不幸的是,我的“风头”很快被一位发红包的朋友抢走。
“发你X红包呢?”,“发红包的都是傻X”。群里的朋友们像行军蚁一样疯狂攻击着每一个目标,才一分钟不说话,我就被遗忘了。
有趣的是,我跟着骂了几句发红包的人,也显得无比自然。
不得不说,我有点上头了。我在群里@了整整一排人,点对点地把每个人骂了一遍。我已经再次成为了互喷群的焦点,每个人都在点名骂我。
一开始我只知道骂人可以发泄,没想到被骂也有点刺激。我在每次被冒犯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心跳加速,脸也憋红了。如果对方骂的巧妙,我还想为他鼓掌。
这简直是一次全民线上轻度SM大party。这一刻,我觉得这个互喷群真的有点搏击俱乐部的意思。
就像电影中说的:“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那还等什么呢,我赶紧和伙伴们互相分享,一起开始这场心灵之战。
互喷群原则2:如果你被骂得受不了,就退群。除非你是群主
搏击俱乐部原则:只要有人喊停,即将死掉,打斗就停止
我第二批加入的群有两个,“古诗现代诗互喷群”和“某大学城9校互喷群”。
看似高级的诗歌互喷群很快就输了,群里的人只能不断重复着“现代诗都是屎”,或者“古诗也没什么内容”之类的言论,最多就提一些诗人的名字并配上侮辱性字句,你无法想象,一百多个人围绕着一个充满学术感的而又不熟悉的话题展开骂战真的太令人尴尬了。
我意识到,试图给互喷群披上华丽的外衣简直是适得其反。隔壁的大学城9校互喷就来得激烈得多,令人“心旷神怡”。
理工说外贸的该出台了,外贸说美院没脑子,美院说政法呆滞,最后所有人一起骂一所国际学校野鸡。因为地理上相隔不远,当骂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人开始威胁“你敢不敢报出自己的宿舍楼?”但是没有人回应他,而且不回应也不显得怂,很快他的问题就被淹没在几百条互骂里。
剧照 |《搏击俱乐部》污言秽语的能量是巨大的,刷屏的同类字眼迅速让我感觉到了生理不适,有想吐的感觉。每隔几分钟我就要把手机屏幕关掉休息一次。在这几分钟里,刚才和你骂得像杀父之仇的那个人已经开始转骂其他人。
在这里,没人在乎你是谁,你只管和我对骂。我赶紧随便@了一个人开始骂他。一秒后,我被踢出了群聊。
在这个瞬间我意识到了两件事。
1.虽然打着娱乐的旗号,但是被骂还是会生气的。
2.我骂的那个人是本群的群主。
与此同时,有一位美团党在群里喊:“饿了么垃圾”,楼下回复说:“我不饿”。这种自杀式互喷的创举在群众收获了所有人的尊重。
走出写字楼,傍晚6点的北京异常凉爽。同事看着天空说:“我看了天气预报,一会要下雨了。”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果然有雨。或许是因为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我突然有点怀念小时候新闻联播后准时收看的天气预报。
一位成功戒掉互喷群半小时的朋友说:“刚才在互喷群里骂得很嗨,下班和朋友见面吃个饭,一下就冷静了,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但很快,我又被另一个朋友拉进了新的互喷群。果然,地铁高峰期也是这座城市的无聊高峰期。
晚上7点,微信群里战得火热,微博上的营销号们努力发布着“互喷群搞笑视频”,每刷新一下都有人在焦急地询问“谁有互喷群,求安排。
成为“菊外人”没什么大不了,每天都有新的局在网络上等着我们。
互喷群原则3:只要愿意,你可以建立无数个互喷群
搏击俱乐部原则:一次只能两个人打
为了测试大家对“互喷群”的热衷程度,我一口气创立了9个不同主题的互喷群,把9张二维码发布到朋友圈的五分钟后,有两个群已经满100人,无法扫码进入。
出乎意料的是,最初的“肯德基麦当劳”、“百事可口”、“骑士勇士”都只有十几个人加入,并且没人开口说话。“南北互喷”和“12星座互喷”瞬间就被一句“东北人XX”或者把群名更改为“处女座XX”打开僵局,大家迅速完成破冰融入战斗,最可怜的“rap喊麦互喷群”由于门槛较高,没人会rap,直接成了一个闲聊群。
类似于“饭圈”有相应的规矩,很多进群的人也会礼貌性地问一句“先自我介绍还是直接开喷?”接着被骂一句之后迅速反击。
“南北互喷”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大量的南方人在群里交流各地美食,群名一度被更改为“南北交友群”、“吃货交流群”,但是很快,不知道是谁骂了一句之后,节奏又被带了起来,南方北方人,准确地说是广东人和东北人再次开始了互骂。
而一开始疯狂互骂的星座群,或许是由于火力被分成了12份,最后被改名为“星座互助群”,从“双子座最XX”,到刚才有人在群里说“射手座怎么还不睡”,我看到了星座爱好者们柔软的一面。
七零八落的9个互喷群,最后呈现了大概相同的发展脉络:
1.刚进来先问有没有规矩
2.发现没什么规矩,开始互喷
3.喷的方向转向地域、星座、性
4.有人开始试图找存在感,发语音、黄图、红包
5.借着共同抵制语音和黄图,大家试图握手言和
6.一旦有人再次开喷,所有人开始互喷
7.疲惫,闲聊,凉凉
互喷群原则4:表面互喷,悄悄加好友
搏击俱乐部原则:脱掉衬衫和鞋子再打
微博上有人发段子说,“今天在互喷群见证了三对的诞生”。可能有点夸张,但一定有人是一边骂人一边挨个看微信性别并偷偷加好友。
建群之初,我眼看着几个小男生连续加入了9个群。
如果为了吵架,那么他就是一个坚定的: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听喊麦、骑士队、处女座、北方人主义者。
他们努力在所有群里带动气氛,和大家从互骂到闲聊几乎都是这几个人在说话,更多的人就只是进来围观。在群里气氛稍微缓和的时候,甚至有人在群里说:“不要骂了,我们来处对象吧”。
问他们为什么要加群的时候,我几乎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就是凑个热闹。”私下加我的人都表现得很礼貌,就像是战斗结束后,穿好了自己的衬衫。
互喷群原则5:睡前停止对骂
搏击俱乐部原则:打斗没有时限
凌晨2:30,大多数群都在互道晚安。这一刻充满了疲惫,安宁,和诡异。没人知道为什么,互骂了半的一群人要在结束前要向对方发一句“睡了”,我居然还感觉到了一种别致的浪漫。
2005年,一本《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成为了流行青春小说,一时间几百万初中生的QQ空间签名都改成了“我的青春无处安放”。现在大家更喜欢用“安排”这个词,动不动就“把谁谁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这个炎热的初夏夜晚,很多人在“互喷群”里把别人安排,或者被安排了。这些都没有什么,因为没人知道在这场无关紧要的狂欢过后,明天该怎么安排。
一天下来我有点腻了,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守那条“不能提及搏击俱乐部”的规定,所有人都到处扩散着这样的信息,每个角落都被同化之后,互喷群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明天,也可能是后天,厌倦后的人们开始纷纷退出互喷群,指责互喷群。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走到何处都摆脱不了它的影子。
-END-
作者 赵普通,真故第一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