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一部好书是如何被边缘化的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19人
爷有蔓草
今天开始讲《荀子》,先秦儒家最后一部经典。
今日观点:
《荀子》这部书,因为思想不纯粹、立场不明确、论点伤感情,所以总是被边缘化。为什么《荀子》在诸多经典中“不重要”?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一、不纯粹的《荀子》
1、不是孔孟那样的标准儒家
- 得不到盟友的力挺
- 唐代韩愈评价《荀子》:“大醇而小疵”,他想把其中违背儒家正道的内容删调,搞一个《荀子》洁本,幸亏没搞成
2、标新立异、惊世骇俗
- 宋朝苏轼认为:荀况其人,最喜标新立异、惊世骇俗,他的观点特别讨小人的喜欢。
3、人身攻击,招人反感
- 荀况说子思、孟子是“祸乱天下”的人,很像人身攻击,容易招人反感。
4、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
- 只有坐冷板凳
二、伤感情的《荀子》
1、 “人性本恶”和无神论的论调,谁都不爱听
- 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
2、“小人读物”
- 性恶论使奸诈小人更加为非作歹
3、李斯,荀况的“好学生”
- 按照苏轼的分析:
李斯就是因为听老师荀况骂遍天下仁人君子,才觉得世人解释傻瓜,却不知荀况那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三、迟来的平反
1、官方正式为《荀子》平反
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哎《总目纲要》中,认为宋朝人对荀况的批评都理解错了。
还是韩愈的“大醇而小疵”的评价最中肯
2、考试不考:依旧无人读《荀子》
- 知识的传承很大程度由市场决定
能帮人升官发财和收效立竿见影的知识,才会成为热门
3、 读《荀子》,古今都没用
荀况自己都说“老皇历翻不得”,他的著作就是老皇历。
王阳明指着岩中花树讲的那段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