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史1

2024-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庞庞101

背诵郑邀《伤农》曰:一颗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伤就是悲伤,悲悯。是做动词用吧。古诗语句简单内容丰富。里面的物件和故事激起我的好奇心。红稻、牛颔(han)血、珊瑚枝,都是何物呀。如图

来自网络  赤米 来自网络  サンゴ 来自网络  サンゴ礁

首先,两件稀罕物。第一张图,红稻,是红色的稻米。日语中也有「古代稲の赤米」、「赤米(あかまい・あかごめ)の稲」这种表达。读作あかごめ=大唐米「たいとうまい」:是外来米的一种,味道不太好,用红米做饭,其熟米饭量成倍增加,被认为性价比高(物美价廉)。读作あかまい:认为是水稻栽培品种之一,其糙米(玄米)特征是内种皮和外果皮都比较少,含有丹宁(鞣)系的红色色素。古诗赏析解释说红稻米,亩产量低,比较珍贵。然,日语中作为外来米的那个读音,其解释是物美价廉,且味道不好。红稻米在郑邀时代是很珍贵的吗?通过知乎,看到有文字记载“赤米”是坏米。《国语·吴语》种记载:“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韦昭注:“赤米:米之奸者。”这里的“赤米”指的就是不好的米,就是说吴国的百姓因为饥荒,连坏米都吃不起。这些赤米因为储存时间过长,而开始发红甚至发紫,清代时候旗人喜欢吃的“老米膳”说的就是同款米。此文后面通过引用古诗和生产追踪,证明了唐宋种植“赤米”比较普遍,唐代郑遨的《伤农》“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代韦应物:“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

唐代韦庄所写:“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

南宋陈三聘写“碧涧芹羹珍下箸,红莲香饭乐归田。”

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中记载,“红莲稻,自古有之。陆龟蒙《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则唐人已书此米,中间绝不种。二十年来,农家始复种,米粒肥而香。“特别是这个米粒肥而香,足以说明已经变得好吃了。

对于北方人来讲,大部分人吃小麦面,所以稻米就是少数人或者是富贵人家的饭食了。在《红楼梦》里的御田胭脂米,权贵人家用来熬粥的。

  网文一篇上有介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洋县红米 。

文中说,唐代洋县红香稻种植已经比较普遍,唐昭宗时郑遨曾经傥骆古道到华阳县(现为洋县华阳镇),见农民田中种植红稻,作《伤农》诗唐乾宁四年(897年),诗人韦庄与宣谕和协使李洵经傥骆古道至四川,途经洋县时作《稻田》诗:“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红。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那么说郑邀,写的红稻就是洋县红香稻了???洋县红米产于“朱鹮之乡”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其二,珊瑚枝。图二和图三,珊瑚枝色彩艳丽,形状优美,生存环境不易人类去采摘,因此就显得名贵,古代多为达官贵人家里的装饰摆件。日语发音一般为「さんご・サンゴ礁」。

再回到这首诗,画面感强烈。能看到扶犁布衣侍田地,甚至,连牛都太过劳累,下巴颏(ke)都磨出了血。能看到绫罗绸缎者在装饰豪华的房间里推杯换盏,酩酊大醉,杯碟狼藉。

短短四句,故事无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