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20、异姓专权
1、春蒐之礼
公元前621年,晋国阅兵。此次阅兵不平常,因为晋国的老臣,此时都死光了。包括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能死的都死了。
晋襄公现在要解决,那个君权受制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决定举行阅兵,进行军队改革。
晋襄公把原来五个军缩减到三个军。为什么要缩减呢?
一来,国家养着这么多兵,确实财政不足以供养。
再者,君权如此有限,给谁这个问题,谁都不痛快。晋文公一死,晋襄公就为难了,一大堆都是他爸的从龙功臣。如果是晋文公干掉这些人,可能反对势力还没多少。但是晋襄公想要清除这些势力,这些人可就不干了。政治资历,摆着眼前。所以晋襄公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了这几位自己追寻晋文公于地下了。
但是改革,一定会损害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怎么平衡,这是一个问题。
晋襄公的思路是这样的。尽量不触动原有利益格局。
首先是中军,中军我们知道,是军中的核心职位。晋襄公想要让士縠,梁益耳统领中军。士縠还凑和,因为士蔿是他父亲。
但是梁益耳名不经传,竟然统领中军。一大批人不服了。
晋襄公于是提拔箕郑父和先都为上军、下军来缓和矛盾。
本来想的挺好,中军安排自己信任的人,任何上军、下军用既得利益集团,这样不就既缓和矛盾,又把加强了君权了吗?
但是也有明白人。
先克就提出意见了,先克说:狐、赵二人的功劳,天地可鉴,国君何以父亲一死,就废弃他们的功劳。
晋襄公真是,气死了。狐、赵二人有功劳不假,但是现在狐、赵后代,有对我这个君主有情谊吗?在朝政中,我的命令,处处掣肘。
但是,想是一方面,也最后没办法只能让,狐、赵家族的人统领中军。
最后,狐射姑为将,赵盾为佐。
搞了半天,本来想把权力收回来,最后结果一模一样。权力继续在异姓贵族手中。
但是晋襄公也不是白给的,他让狐射姑为将。那他为什么不让赵盾为将呢?
赵盾之父是赵衰。赵衰我们前面讲过,跟狐偃一样,都是晋文公逃亡途中的从龙之臣。但是赵衰和狐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赵衰懂得笼络人心。
晋文公一即位,原来的从龙功臣,自然是荣华富贵。但是赵衰屡次拒绝晋文公的任命。这样一来,就笼络一大批人,这些人都是紧紧围绕在以赵衰为中心的异姓贵族集团周围。所以势力强大。
晋襄公绝不可能答应,让赵氏担任中军的主帅。并且晋襄公觉得这个狐、赵现在是铁板一块,对付我,但是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狗咬狗了。
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夷之蒐,晋侯将登箕郑父,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从之,先克夺蒯得田于堇阴,故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作乱。
2、尔虞我诈
结果,正如晋襄公所料。这两贵族,现在开始内斗。赵盾找了阳处父来为自己说情。
阳处父是谁呢?
话说,在这次阅兵改制的前一年,阳处父去卫国访问。回国路过宁地。
宁地有一个人叫宁赢。
宁赢看到阳处父,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人杰。
于是就想跟随于他。
结果没多久,就回来了。他的妻子就很不解,就问他。
他说:原来我以为阳处父气度不凡,必是一个人杰。结果发现我和他深入交谈,发现这个人刚强,外向。刚强应该用深沉来弥补,外向应该用柔弱来克服。但是阳处父外向而不深沉,刚强而不柔弱,这必然会得罪人。所以这种人怎么能跟他呢?于是我就回来了。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
后来这个故事留下来华而不实的成语。
阳处父,此时从温地到来,于是举行了第二次阅兵改制,称之为董地阅兵。
阳处父对晋襄公说:你应该让赵盾做中军主帅。
晋襄公说:不行,我都已经颁布命令了。君主朝令夕改,怎么治政啊。
阳处父说:如果这个人贤能,何必管朝令夕改。我觉得赵盾贤能,你应该让他做中军主帅。
晋襄公内心十分恼火,也没办法。
并且晋襄公一想,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
本来狐氏可以做中军主帅,现在煮熟的鸭子,飞了。狐氏和赵氏必然水火不容。
原来的士毂和梁益耳,我本来想任命他们,结果因为处处掣肘,这二人也会怨恨这些贵族。
包括原来的箕郑父和先都,都会反对赵氏。
于是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
这样以来,朝堂上就炸了锅了。一大堆贵族真的如晋襄公所想,开始组成反赵联盟。这样一来,晋国国内政治波谲云诡,内斗不止。
所以,孔子说
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
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于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
3、襄公之死
话说,这一年,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了。
他一死,麻烦了。为什么呢?
国君最烦的事情,就是立储问题。
这里要介绍一下,晋文公的公子们。
晋文公至少九个夫人,
其中我们前面提到了
狄国的季隗
齐国的齐姜
秦国的怀赢(其中还包括陪嫁的四个夫人)
其中狄国的季隗为晋文公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被晋文公安排在狄国,没有回到晋国,就是为了防止争权夺位之事。
而怀嬴、齐姜都没有生孩子。
那么除了三位夫人以外,还有辰赢生了公子乐。
周王室的王姬为晋文公生了公子黑臀(晋成公)。
逼姞为晋文公生下来公子驩,也就是晋襄公
杜祁生下了公子雍。
公子雍在秦国。公子乐在陈国。
而晋襄公的太子,太子夷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自然很难继承君位。
所以,大家就想立晋襄公的兄弟,也就是公子雍或公子乐。
赵氏一族,支持公子雍。为什么呢?
公子雍贤明,年长。更重要的是,他身处秦国,做秦国的亚卿。如果他能继承大统,秦晋关系就能改善。
而狐氏一族,支持公子乐,理由如下,
辰赢受到两位君主宠幸,立她的儿子为君,国家必然稳定。
于是两派争执不下。从种种迹象表明,公子雍比公子乐更适合即位。为什么呢?
公子雍在秦国,而当时晋文公还活着的时候,秦国和晋国还没有撕破脸,所以晋文公比较器重这个孩子。而公子乐被派遣到陈国,自然待遇不佳。
赵盾于是说:辰赢地位低贱,他的儿子有什么能力做国君?并且被两任国君所宠幸,这是淫荡,他的儿子不足以为国君。而杜祁地位崇高,而公子雍在秦国做到亚卿的高位,秦国强大,应该让公子雍为君。
这里的辰赢,到底是谁?史学家争论不休。《左传》一共出现三个赢姓女子。怀嬴、文赢、辰赢。怀嬴和文赢有可能是一个人,因为文赢应该是跟从晋文公的“文”的谥号。而辰赢有可能是陪嫁来的赢姓女子。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因为这里讲了辰赢被两任国君宠幸,我们很自然就想到当年怀嬴被晋怀公、晋文公两任国君宠幸。
但是,打嘴仗是没用的。老规矩,谁来了,谁是国君。于是两派都派出使节,去请公子。
赵盾去秦国,狐射姑去陈国。但是赵盾技高一筹,学了管仲,派人杀了公子乐。
这样一来,狐氏一族,底牌没了。
狐射姑那个气啊,没辙,他环顾四周,谁把我搞成这样的?
一想,阳处父。要不是他,我不至于这么惨。于是杀了阳处父,正是应了当年宁赢的预言。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让逼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已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
4、狐氏之败
可以讲赵盾杀死公子乐,是狐射姑万万没想到的,所以他只能杀掉阳处父报仇。
一杀掉阳处父,整个政局对于狐射姑而言,十分不利。一来,狐氏没有在国内培植自己势力,导致没有盟友可以依靠。二来,赵盾以杀死阳处父为借口,开始对狐氏一族下手。
最后,没办法,狐射姑逃亡狄国。
狐射姑连妻子都没有带上,可见多匆忙。
赵盾念在狐氏和赵氏友好的情谊上,派臾骈把妻子给他送过去。
派臾骈是很有趣的事情。
因为狐射姑曾经侮辱过臾骈。
于是这回赵盾把这个任务给了臾骈,臾骈手下声明要杀光狐射姑全家来报仇。
臾骈说:不可,跟狐射姑有仇。为何要伤及他的家人。况且赵盾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是信任我,我怎么能公报私仇呢?为了一时之快,去伤及无辜,这是不仁义的事情。
最后把狐射姑的妻子和他的所有器物、财货全部送给了狐射姑。
狐氏一族在晋国政局中,被彻底踢出局了。
那么赵盾派臾骈,到底是阳谋还是真的仁义呢?
看赵盾一贯排除异己的手段,借刀杀人是很有可能的。当然妄自揣测是没用的。或许赵盾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臾骈杀了狐射姑的家人,也就罢了。如果没杀,狐氏一族的势力已经在国内铲除掉了,也对自己的政治没啥影响。
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师捍之,送致诸竟。
5、赵盾主政
赵盾驱逐出狐射姑以后,大权独揽。
但是麻烦也来了。
开始说好的,立公子雍或者公子乐。公子乐被刺杀了,那么毫无疑问,君位就是公子雍的。
赵盾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是他后来又改主意了。为什么呢?
原来,晋襄公的夫人,穆赢,每天在朝堂上啼哭。
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改立太子夷皋。
说道:先君已死,他有何罪过?他的继承人有何罪过?你们为什么要舍弃嫡子去立外面的人?未来这个孩子怎么办?
穆赢所言,有道理,但是关键就是这个孩子太小了。
穆赢于是跑到赵盾家里。
说:先君把孩子托付于你。先君曾经交代你,如果孩子成材,我感谢你。如果孩子不成材,唯你是问。先君之言,言犹在耳,你这么能背叛先君。
赵盾听了穆赢说的话,也挺不好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利益是主要的。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如果改立君主。这矛盾,赵盾是否能承担。
其一、秦国如何收拾?我们讲,赵盾原来是想立公子雍的。于是到了秦国去迎立公子雍。现在秦国当政的君主是秦穆公的儿子秦康公。秦康公一听是这事,秦康公支持。但是秦康公也留了一个心眼,因为晋国人和秦国人为了储君一事没少打交道。不是晋国人背叛了秦国人,就是晋国人意图谋害君主。
于是秦康公对赵盾说:当年晋文公就是秦穆公所立。当时立晋文公时候,出现了臣子弑君的一幕,不如这次就多派点卫士来保护公子雍吧。
可见秦康公也不是很信任晋国人。好嘛,现在晋国又来这套。
其二、得罪公子雍。本来是想迎立公子雍,现在如果改立,公子雍怎么处理?
这么一来,对于赵盾而言,改立国君,不可不慎。
那改立太子夷皋对赵盾有没有好处呢?
当然有,最明显就是孩子太小,好控制。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赵盾而言,自己的死活是第一位的,晋国的死活是第二位的。
于是考虑来、考虑去,对于赵盾而言,至少从目前看,立太子夷皋是有好处的。或者讲,公族势力尚且强大,还可以影响卿族的决策。
但是秦国军队已经护送公子雍来到晋国了,于是赵盾必须应对秦国军队。
赵盾心里很清楚,这次战争还有两个目的。
其一,击退秦军
其二、更为重要,必须把公子雍杀死
于是公元前620年,赵盾自领中军。
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
赵盾申明:现在我们改立国君,秦国人已经不是我们的客人,而是敌人。我们应该先发制人,击退秦军。
于是隐蔽军队,夜里暗地出击。
最后打败秦军。
最重要的,原来派先蔑和士会二人去秦国,迎立公子雍。
现在二人看到,赵盾改立国君,于是跑到秦国去。
据说,原来先蔑去秦国的时候,荀林父就曾劝过他
说:现在国内有太子,反而要去他国求取国君,这肯定行不通,你不如托病不去。不然祸患就会降临到你身上的。
先蔑自然没有听从。
现在先蔑跑到秦国,荀林父为了同僚之情,把妻子和财货都送到秦国。
另一位人,名叫士会,也逃奔到秦国。
结果两位同僚在秦国整整三年,竟然没有见过一次面。
士会的手下问:为什么不与先蔑见面。
士会说:我来秦国是为了道义,目的和他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赵盾这个人怎么评价?
公元前620年,狄人入侵鲁国。鲁国就来找大哥,晋国。赵盾一想,狐射姑还在晋国,不如叫狐射姑来斡旋。
于是派酆舒,请狐射姑代为斡旋。
酆舒对于赵盾之事,反而不上心。他问了狐射姑一个问题。
说:你觉得,赵盾和他爸赵衰,两人有什么区别?
狐射姑说:赵衰就像夏天的太阳,而赵盾就像冬天的太阳。
这话,就很奇怪,到底讲什么?
后人注释,是这样的
冬日可爱,夏天可畏
讲的是,冬天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夏天的阳光,炙热而害怕
其实冬日可爱,也暗含着赵盾做事情,并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做政客比他爸还差很多啊。
于是立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
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和赵盾会盟。这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一堆君主跟一个卿会盟,就如同一堆国家领导人跟省长会盟一样可笑。
于是鲁国,鲁文公迟到了。
晋灵公风波,对赵盾而言,晋国的政治斗争更趋于白热化。
公元前619年,也就是晋灵公即位第二年。
我们讲过,原来晋襄公不想狐氏、赵氏率领中军,是先克力主立这二位。
通过赵盾的一系列排除异己,晋国国内形成了反赵联盟和拥找联盟。
反赵联盟:士毂、梁益耳(这二位本来有机会统领中军的)、箕郑父、先都(这二位原来有机会晋升的)、蒯得(因为先克侵占他的土地,所以怨恨先克)
拥找联盟:赵盾、先克
其余的卿士,属于表面属于中间派,实际上也和赵盾勾勾搭搭的。
这年,箕郑父、先都、士毂、梁益耳、蒯得发动叛乱,杀死先克。赵盾很快就平定了这次叛乱。杀了先都、梁益耳、箕郑父,士縠,蒯得。
但是叛乱是解决了,问题可是一大堆。
首先,就是晋国国内,一大批卿士,死的死,逃的逃。但是政治机器还要运作,怎么办?
晋国的卿士原来是
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十一族
现在,狐氏跑到狄国。先氏被杀。留下来就荀林父和赵盾。还有一些政治立场很不稳定的卿士。
按道理,赵盾应该高兴啊。现在你大权独揽了。但是历史吊诡的地方就是,人是被消灭了,但是这个政治机器还是要逼迫着你去再去找人来运作这个机器。
于是赵盾只能重新找人。
像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郤缺等等人开始进入政坛。这些人都属于亲赵派。
6、刚柔并济
赵盾为了显示晋国的大国权威,我们讲过召开扈地之盟。
扈地之盟,赵盾为了体现大国的怀柔远人的政策,主动归还了卫国的土地。
郤缺对赵盾说:过去卫国不顺服,所以占领了它的土地,现在既然卫国顺服了,那么就可以归坏了。我们外交要刚柔并济,如果国家不顺服我国,我们就要讨伐以显示权威。如果国家顺服了,我们就应该显示德行,来笼络国家。这正好可以彰显你的德行啊。
赵盾听了很高兴。
中国人有句话叫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人性深处就愿意被戴高帽。但是拍马屁也是有技巧的,最主要是符合人的需求。如果拍马屁,一件事情都做不成,这个马屁是不长久的。
于是赵盾第二年归还了卫国的土地,还附带郑国一部分土地。
这是柔的一方面,对于刚,赵盾拿鲁国开刀。
谁叫鲁文公迟到,这么重要的会盟,迟到。明显是看不起赵盾嘛。
所以公元前619年,鲁国公子襄仲只能过来赔礼道歉,再次会盟。鲁国还附带着跟戎人一起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