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卡夫卡是温暖的,幽默风趣的
在清新的空气中他清楚地看到了山上城堡的轮廓:到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衬托出千姿百态,使城堡的轮廓格外分明。-卡夫卡《城堡》
《城堡》是我读的第一本卡夫卡的作品,久闻卡夫卡的大名,却一直没有选择阅读,一方面是对大作家的敬畏,总觉得要感兴趣再读,方能读出滋味;另一方面则是认为,自己目前的文学修养能领略到作品的精彩吗?
终于,我还是抵挡不住卡夫卡的诱惑,开始了《城堡》的阅读,想看看这个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的人究竟是有多牛?
《城堡》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叫k的人,被聘为土地测量员,他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要去城堡里面,全书洋洋洒洒25万余字,最后k没有达到目的,没有进入城堡。
卡夫卡的神奇在于,每当事情出现转机,你以为k可以更进一步达到目标之时,他笔锋一转,开始讲述另一个人的故事,又是几十页的长篇讲述,语言、动作、表情、对话……着实精彩。
譬如:在k接到卡拉姆的秘书要召见他的消息后,激动地赶到了贵宾饭店,在等待召见的过程中,因为和弗丽达的对话,导致错过时机没有被召见,转而又和一位秘书开始了不停地纠缠,这一转笔就是几十页;再如:k重新开始等待,这时,代替弗丽达的另一个酒店侍女佩琵身上,从佩琵原来的处境讲到现在的处境,很多场景居然和我们现实中的社会相差无几。
可以说,书中有大量的对话,有时读的确实是乏味枯燥,怪不得沈从文先生特别钟意“耐烦”这个词,他写文章耐烦,每部手稿都有反复修改的痕迹;他当老师耐烦;批改学生文章及其认真。
我们普通人读书要耐得住烦,只有耐得住烦,方能读出书中精华所在,在大量的、琐碎的、絮絮叨叨的语言中,我发现了卡夫卡的幽默。
譬如:他在形容k看到村里的农民时,是这样写的“他们的头颅看起来像是被打平的,面部表情是在挨打时的痛苦中刻下的”,这语言感觉真是刻薄;k去村长家拜访时,两位助手帮助村长夫人盖箱子盖,“两名助手高喊了句‘棒极了’,因为他们终于把柜子门关上了。”这两位助手感觉着实不聪明;形容文书们做笔录“文书坐着根本听不见,那他就得跳起来,抓住口授的内容,又赶快坐下去记下来,然后又跳起来听……”,语言极其幽默、可笑。
因为读《城堡》,我特意去了解了卡夫卡的生平,可以说,卡夫卡一生都活在了父亲的因一个阴影中,甚至有一次他看到父亲做饭,居然惊叹道“原来父亲也要吃饭。”父亲的强势、对卡夫卡的严厉,导致了他性格上的孤僻。
卡夫卡曾经在1913年的一篇日记中写到,“我将不顾一切地与所有人隔绝,与所有人敌对,不同任何人讲话。”
和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可是卡夫卡却通过书信来和家人交往。成年后的卡夫卡给父亲写过几万字的信,可以一封也没有寄出过,他甚至在写完很多作品后,就一把火烧掉,从不在乎它们是否被世人认可,也有人说,卡夫卡在作品中创作的人物都是以他自己为原型,都带着他的影子,我只读过这一部,不敢确定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城堡》是一本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很多读者评论卡夫卡的作品读起来很压抑,我却总想从中读出些有趣,读出些不一样的内容。
卡夫卡去世前不久,曾在街上碰到一个小女孩儿在哭,因为她心爱的洋娃娃不见了,卡夫卡安慰小女孩:“洋娃娃只是厌倦了人类而离家出走了,洋娃娃一定会写信给你的。
后来,卡夫卡每天就以洋娃娃的口吻给小女孩儿写信,告诉女孩洋娃娃出走以后是怎样生活的。
我眼中的卡夫卡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