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琪:十年一瞬(初二学生习作) ——谨以此文献给中秋佳节
编者按:
昨晚赵悦琪同学借父亲的微信将此文发送过来,我读着读着,被彻底打动了,那是一个成长中的女孩真实而又诚挚的心声。现一字未改,全文推送,望天底下所有父母都能理解孩子,而所有孩子又都懂事成熟。值此中秋佳节,更希望所有家庭幸福美满。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十年一瞬
“妈妈,我要吃这个!”一个半人高的女孩子满脸笑容,望向她的母亲。“糖啊?不行”那位三十出头的母亲看向货架,摇摇头。最终在女孩的软磨硬泡下,母亲还是妥协了。走出超市,女孩高举一颗糖送到母亲嘴边,母亲笑了。
回到家。“爸爸,我回来啦!你要不要吃糖糖?“女孩跑向书房。父亲不答,只叫她去拿算术本子。十五分钟后,女孩耐着性子做了题交给了父亲就想跑。“你做的这是什么啊!”父亲指着本子,上面布满了红叉,女孩低着头,好像知道规则似的交出了嫩白的小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啪!” ,“啪!”声音不断传出,结束在母亲喊他们吃饭的时刻。
一家人在吃饭,母亲告诉女孩自己给她报了个班。女孩点头,说着放下勺子,不吃了,女孩想走,母亲不同意,拉住她叫她多吃点菜。
十年了,一切都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女孩已经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妈,我饿了!”一个已经与成年人一般高的姑娘下了楼,见母亲坐在沙发上吃着她花零花钱买的肉松,“妈!是谁让你吃的?那是我花零花钱买的!“姑娘瞪着母亲。”好好好,不吃了不吃了,饿啦?我去给你弄吃的“母亲去了厨房,姑娘见等她已久的父亲出了厕所,跟了过去,默默坐在父亲身旁刷手机,偶尔瞥一眼已经有老花眼的父亲,见他检查完了,一把夺过卷子。换了鞋,一溜烟跑出去了。
晚饭中,父亲问她要不要报个班,她好像充耳不闻,随便应了一声,想到自己还有事,撂下筷子就想走,“不好吃吗?”母亲的语气十分焦急,“没,就是饱了”,姑娘走了,留下桌上一片寂静……
她永远不会知道在她抢过肉松时,母亲转过身流下晶莹的泪珠;不会知道她夺过卷子时,父亲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更多的是黯淡。
很多人都说过她变了,却没有人问她经历了什么……
这十年,她上了小学,步入初中……她住了校,变得奔波忙碌,风风雨雨,她都是一个人,她知道早晚成长的这一天会来,但也从未料到竟会如此猛烈,如夏天烈雨,将她淋了个措手不及……她其实很痛苦,看着自己的蜕变,看着父母头发蒙上了灰白色,却无能为力。她要面对的不只是生活,更多的是她自己,她要看着自己把家里弄得不成样子。她常常坐在窗边,数着自己的烦恼,有时候一双手都用不过来,可她向父母倾诉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因为她觉得,她总有一天要长大的对吧,有些事,有些路早晚都会是一个人……她曾一次次许下诺言要守护父母到老,可又一次次自己打破。在她一次次爆发中,父母倒是用尽心思猜测,理解。她每一次都认错,可又屡屡再犯,这样的事被取了个名字,叫“叛逆”。
其实她想说“现在认错,可还来得及?”
十年,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了,作为这个小女孩,这个长大了的姑娘,我愧疚又自责。
小的时候拼命的想从家里跑出去,等长大后偶尔闲暇的时候,只想静静的在家里呆着,哪儿都不要去,这可能就是长大的标志?或许是依然不成熟的标志?或许是…其实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这样的生活总有一天会结束,但改变却不会停,虽说现在的我不喜欢现在的我,说不定不久以后,将来的我就怀念现在这个敢于跟父母直言的我…
雨还在下,路旁残花
你们在变老,
我在长大
以后我的错,
我自己来担就好啦
谢谢你们
给我一世繁华
有一个词叫“物是人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它,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得不接受它。
稚吟秋声语:
赵悦琪同学的这篇随笔,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直接的呼唤,甚至更多的,却是一种对少女“叛逆”情景的描述,但因为有结尾的自我心声的流露,反而使得全篇真实感人。一个从小无力面对父母强迫、一心想讨家长欢心的小女孩,在她少女时期,却企图试着表现出对父母管束的间接的反抗与排斥。然而,她的内心却也始终在矛盾中自责,结尾那些如同心灵独白式表达,更多传递的,却是她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与感恩,以及自己对他们的爱意与愧疚。为了让这一颗看似叛逆、实则美好的少女心更真实地呈现,我选择完全遵从原文,只字未改。相信读者一定如我一样被深深打动!
u=1473632503,3272132855&fm=26&gp=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