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千古一帝,他的帝国却毁于农民起义?其实有更深原因

2019-01-31  本文已影响204人  沐子恒

文/沐子恒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嬴政,以其前无古人、傲视古今的雄才伟略,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他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向北派遣蒙恬抗击匈奴,修筑长城,向南威服百越,向东直至东海之滨。在他的身上,功业与罪孽并存,流芳与遗臭集于一身,在他死后仅仅四年的光景,偌大的帝国大厦便轰然倾塌。然而无论如何,他的确是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不容抹杀的影响,渗透到民族文化、制度的各个领域。

秦始皇的身世也颇具传奇色彩,他并非生于秦国宫室,而是诞生在赵国首都邯郸。他的父亲,也就是史家所说的嬴异人,只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王子,在秦、赵关系日益恶化的时候,他还要在赵国当人质,过着寄人篱下、食不果腹,整日担惊受怕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大商人吕不韦却看上了他,看中了看似落魄的他是个潜力无限的“绩优股”,拥有他,以后将坐等升值。他拿出雄厚财力打通各种关系,赎回先去游说安国君的夫人华阳夫人,劝说立嬴异人为嫡嗣。安国君是谁呢?就是秦昭襄王的太子,即后来的秦孝文王。

安国君满口答应,于是嬴异人从赵国被赎回,声望也与日俱增。在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之后,吕不韦通过一个绝色美人,拉近了和嬴异人的关系,这就是赵姬。

赵姬真实姓氏难以考证,因为是赵国人,故以此称。她被吕不韦买回后不久,就怀上了吕不韦的孩子。却被吕不韦安排和嬴异人邂逅,两人正在难分难解之际,被吕不韦捉奸在床。

嬴异人正在羞愧时,吕不韦很是大度:“谁让我们是朋友!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好了!”嬴异人自然感恩戴德,令人称奇的是,赵姬的孩子不同寻常,足足怀胎十二个月,才诞下一子,就是嬴政,因此享有尊贵绿帽的嬴异人深信不疑这是自己的孩子。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吕不韦的赌注既是天意,又是时运。即位时五十多岁的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嬴异人在位仅仅四年之后也离奇身死,十三岁的嬴政于是即位,尊奉赵姬为王太后,由吕不韦辅政,尊为“仲父”。

几年之后,当年十三岁的秦王逐渐成人,权力却被相父吕不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嬴政迟迟等不到亲政的机会,心中的怨恨也越来越深。他在赵太后和吕不韦混乱关系的事情上大做文章。

吕不韦害怕和太后的事情有一天会抖漏出来,却又无法满足赵太后如狼似虎的需要,于是物色一个高大雄壮、孔武有力的汉子,名叫嫪毐,假托宦官名义进宫服侍太后,和赵太后生了两个私生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王对自己生母的男宠越来越憎恨,真欲除之而后快。

嫪毐也知纸包不住火,索性发动叛乱,终于没有成功而被捕,受车裂而死。但死前却把吕不韦大人牵连进来了,于是吕不韦和太后都被逐出国都,吕不韦最终饮鸩自尽。

看来相国吕不韦注定要被历史判定成为一个败德乱政之人,然而他对于统一六国的霸业实际是有突出贡献的,他先是攻灭了当时早已名垂实亡的周朝王室,向东继续蚕食三晋土地,攻取函谷关要地,在国内,继续深化执行了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路线。

历史上很多改革者,其最终的结果往往不仅主持之人下场凄惨,所施行的新法也很快被废除或者又回到旧的轨道上。商鞅变法却不是这样,土地不再归属奴隶主所有,权力集中到中央,要想封侯拜相,也不再可以世袭罔替,只有建功立业这条道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使得人人心怀自厉,人人竞相争功。

这种思想在商鞅的著作《商君书》中已有体现,虽然这本书是否为其所著所有争议,但它却是古代一部思想超前的奇书。奇就奇在这部书的内容看似极其恶毒有害,很多统治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严禁民间流行,并宣扬爱民如子的思想,粉饰自己的政策,实际却走的正是书中“弱民”这一条路。

书中提到了很多让人忌讳不谈、无法认同的政策。比如统治者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农业生产,不能使他们从商,从而暴富,富裕就不听使唤,不受控制,所以不从事农业的赋税要多,削弱他们;不尊崇别派的学说让人民无知;音乐和娱乐不在郡县流行,让人民专心生产而无欲,重赏军功而让人民只知道勇猛作战。

这部书体现的思想和西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前后几代秦王的贯彻执行下,秦国一跃而成为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然而,这看似的强大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为什么秦朝建立仅仅四年之后就卒然而覆亡呢?

人们常常将秦朝的短命归因于其暴政,正是陈胜和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撼动了统治者的根基。但是实际上,秦王朝的覆灭原因是其并没有真正消化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秦国自施行新法之后,实行严刑峻法,人人连坐,靠军功取得爵位,秦国很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绷紧了一根弦,很像成立了一个战时政府。但是等到天下平定之后,也就没有大仗可打,依靠军功的制度也就无法继续,反而需要大量的军力用来分散守卫四境。这时候秦国野蛮落后的文化很难适应六国,只能一味靠镇压和杀戮来解决,基本意味着只能靠秦国人来治理六国,强制统一思想。

秦朝统治者没有充分的准备去“承传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正是因为他这种国内长期高压的统治,独裁专制,就像一条紧绷的绳,离弦的箭,虽然威力无穷,却难以持久。他可以集中国内一切资源,调集一切力量对抗外敌,但是面对也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有着自己高度繁荣的文化思想的的六大诸侯国,是不能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的,其不同的声音必然存在。这不只是靠野蛮地烧毁经典、坑杀几百儒生所能消灭。

事实上,正是原先楚国的地方,怀念故国的旧人不在少数,陈胜吴广起义,正是假借楚国项燕和扶苏的名义,立号“大楚”,楚地也出了霸王项羽,大秦帝国本该调整方针,接受六国原来存在的各种思想,拉拢六国贵族,妥协和缓和矛盾,但其依然施行的弱民、征伐的策略终于招致了六国遗民的声讨,这是其为什么如此短暂昙花一现的原因,也正说明了法家思想虽应运而生、先进于六国,却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

在这一点上,后来的汉朝手段就高明的多,给法家披上了一层温和的外衣,并且经过一段长时期的消化和整合时期,使得国家完全步入到正规上来。只不过汉朝开始时也没有操之过急,在经过了一段郡国并行的时期之后,才慢慢将权力越来越集中化。

人们在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后,都谴责秦始皇的暴政,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没有人再想回到秦朝以前的时代去了。时代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天下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辖几个县,但没有自治主权,由中央统一任命,不再是世袭罔替。社会正在走向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道路。

秦始皇虽然饱受诟病,但是很难说七国之中,谁能比秦始皇做的更好,他的经验也为后世提供了一面镜子。而其成功之处,就是第一次让人们有了天下的概念,开创了一个完整的、影响深远的政治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