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课RIA拆解43 - 拥抱那个看不见的自己

2017-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e32af19340d8

那个看不见的自己,是指被大脑层面的意识拒绝,否定,掩盖起来藏在无意识深处的自我。由于被长期被压抑而更表层的自我失去了联系,我们甚至无法发现看见和触摸到的那一部分“我”。

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因为人的特质来自于不同的源头和起因。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出生是就自带的特性,比如原始的欲望,需求,能量,本能,知觉,基因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自恋,性的欲望和攻击性。而超我的部分则来自于社会,集体,他人的要求,包括各种统治思想,文化教育,管理手段等。它对人天性中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质进行教化,限制和管理。而自我则是在这两者中间进行调解的部分,它会根据现实的需求,对人的天性和社会的需求做一些协调,以达到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和谐。

然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要求会不一样,我们能够获得的协调能力和资源会并不相同,如果能力不足,或者资源不够,或者两方面的力量相差太悬殊,就会出现人格中各个部分特质相互冲突的情况。而这些冲突的主要矛盾会是超我方的力量远远大于本我的力量,特别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由于生理,心理,拥有的资源方面,孩子都处于极端弱势的一方,超我方为了各种目的(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公无私,听话,孝顺,考大学,好人缘,甚至各种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各种各种),从娃娃开始就各种打击压制我们的本我,任何关于自我欲望,攻击性以及和性有关的表现都会被否定。于是从一开始,我们的认知里面就有这样的意识,本我就是“坏”的东西,是不被他人喜欢和接受的,如果有这样的需求或者表达,会遭到他人的拒绝和鄙视,我们也就无法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于是他们被禁止,被掩藏起来,时间长了,我们会忘记,甚至认为我们不曾有过这些天性。一路的成长,我们头脑中会接受无数个社会和他人赋予的观念和意识,因为从小被灌输,被权威灌输,被主流社会灌输,也被各种体验证实,我们甚至会以为这些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A和-A

如果把这些存在于意识层面的想法和观念当做A,那些被压抑到无意识深层,关照不进,无法看见的欲望,需求和能量就是-A了。

由于A是意识层面的想法和观念,本质上来讲,是社会和他人按照他们的需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不符合我们内心本身的需求和欲望(也就是天性)。虽然这些天性中的需求和欲望被压抑进入了潜意识,但它们无法凭空消失。只有当在正常的年龄阶段让它们得到适当的满足才会顺利过渡和发展到下一个阶段。而没有被满足的天性会一直潜藏在无意识等待被满足和释放,它们甚至会导致我们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障碍,出现人格和心理问题。所以当我们的意识的观念以某种特质表现出来的同时,潜意识的底层其相反的特质也可能受到激发,这就会促使我们对这种天性需求(-A)的渴望。

比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被教化成了一个“好人”,我们的头脑中会有各种“好人”的观念,比如吃苦耐劳,为他人着想,大公无私,乐于助人,不要老为自己打算,吃亏是福等等。我们也会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行动,可是在做的过程,我们会时不时地怀疑,有时会想不通,“我为什么要总为他人想,而不是想满足我自己?”,那么就有可能做的时候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 甚至可能还会从态度开始消极,行为上产生抵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不能够完全听从大脑或意识,甚至还跟它对着干?这就是因为这样的意识不是我们自身的,而是别人赋予的。每个人的天性都倾向于趋利避害,趋简避繁,趋易避难,而且我们天生就是自恋希望自身的欲望得到满足,并且具有攻击性的。但是我们的这种欲望是不被允许表达出来的,它只能通过潜意识来推动我们产生这样的渴望,从暗中进行表达。也就是说当我们表面上是一个“好人”的时候,可能内心底层会有各种与“好人”相对的欲望,而且“好人”的特质A表现越明显,潜意识中与其对立的欲望-A就会越强烈。

我的谦虚与骄傲

我自认为是一个极为谦虚的人,比如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英语专业成绩其实一直是我们班第一名,在年级一般也是前三名。但是在后来找工作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提过这一点。在工作中,很多次很多次的机会,我都以自己能力和水平不足拒绝了。面对他人的夸奖时,以前最多的反应是“没有哦,其实不是那个样子的”。所以我以为自己是真实的谦虚。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在表达谦虚的时候,心理是不甘心的。我在说“我做得不好”的时候,其实想说的是:“嗯,我这样已经很棒了”,我在说“我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想说的是“对,我很牛啊”。但是大脑已经被严重塑造得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欲望。我怕说出我的自信和骄傲会被他人嘲笑和鄙视,我能想象他们在内心里面嘲笑和鄙视我的样子。于是选择了一个假自我的表达。读过一些书或者鸡汤之后,大概认识到了自信和真实表达自我的重要,于是开始尝试着表达出真实的想法,当面对别人的夸奖时不再否定和拒绝,但是大脑里面的意识会时时跑出来干扰和阻止,于是当表达自己的骄傲时没法自然大方地说出来,有时候会故意夸大一番:比如有人夸赞自己今天很美,我的回复会是“对啊,其实每一天都很美”。有时候会在接受他人的赞美时加上一句不必要的缀语来掩饰内心的不自然,用得最多的就是“哈哈哈”。其实这也是因为在表达自信和骄傲时,内心有一种力量限制和打击了这种欲望,表现出来就有了一种变味了的不自在。

你有多么的A,内心深处就可能多么的-A。

由于天性中的那些欲望和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有被看见,它总会找到机会和方式来进行释放和满足。当内心深处的-A得不到表达的时候,它会以潜意识的方式让我们去寻找带有-A特质的人,通过与他们接近,构建关系,从而实现看见和触碰自己内心的-A。

这是恋爱中的最常见动力,很多人因为不同而走到了一起。但是在一起后,两人又会展开战争,去争到底是A对还是-A对。解决这份痛苦的方法,自然不是一个去消灭另一个,而是两者的融合。

恋爱乃至人生的动力,实为了实现人性的完善

人们通常认为,恋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其实,恋爱甚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于是会出现各种痛苦的选择,而痛苦最终是为了融合人性的不同部分,最终趋向人性的完整。

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为了消灭自身的生命力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这些原始的生命力是我们思维,做事的内在驱动力。

而我们成长过程的各种努力,似乎都是将我们塑造成于此相反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所做的各种努力其实是在消灭我们自身的原始生命力和动力。当然这些原始的生命力和动力里面会有各种危险或者危害他人的欲望和本能,但是这个不在今天的内容之中,所以就不展开说。

针对原始的生命力,

温尼科特的观点是:迎接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喷涌而出

罗杰斯的观点是:成为你自己,也就是依照自己的本能和原始需求自然地发展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和接纳,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加上转化这股原始的生命力和动力,就能即发挥了天性,又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最为理想的了。

抑郁症与原始生命力的关系

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是一种情绪性功能障碍,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抑郁症状。

从定义可以看出,抑郁症的特征是情绪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该高兴的事情高兴不起来。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也就是说调动情绪高涨的能力丧失了,做什么事情都失去了意义,原因在于没有了动力。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原始生命力和动力遭受了破坏。

详细一点来说,是因为童年时期,我们的原始生命力和动力被压抑,甚至可能是被严重打击。具体一点可能会是在某些情境我们必须要压抑在那些关键遭受上的真实情感反应,特别是对于一些痛苦的具有创伤性的体验,我们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反应,他们会被压抑和隐藏。而在父母或者他人的的压力下我们不得不用符合他们要求的表达来发展出一个“假自我”。(这个假自我帮助我们适应成长经历中的一些特定遭遇、情境与经历)。而假自我的发展会让我们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自我,并将自身价值感赋予其上。这个或者叫优越感、妄自尊大,或者叫营造的良好自我感觉。然而它存在的基础与依托是外界的认可(假自我是根据外界的要求发展出来的),而非真实的自发自主的情感或者需求发展的状态。这就是我们的身份感,我们常常以为这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完全与假自我以为的一样, 当遭遇现实的挫折、假自我出现动摇、坍塌、瓦解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感和自我感就一起不存在了,抑郁也就出现了。

这么长的解释无非想说明一点,抑郁症的根源在于小时候原始生命力和动力被压抑,而被社会塑造出来的A,又被社会严重打击甚至抛弃,产生了对自身的不信任和怀疑,因此导致生理,心理上的问题,情绪功能的失调。

如果将抑郁症形容为,你掉入了一个黑暗的井里,外面有灿烂阳光,而下面黑不见底,自然地,你会害怕,会紧紧抓住井的墙壁上的缝隙,并拼尽全力向上爬,试图重新回到阳光里。但你的力量不够,而且黑暗中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向上爬很困难。

这个黑暗的井里,装的就是你的原始生命力和动力,也就是自恋,性的欲望,攻击力等等天性特质和本能。我们所做的各种抵抗抑郁的动作,都是想把我们从井你拉出来,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远离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根源上让我们与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遇见并且相拥呢?

深入地拥抱“那个看不见的自我”

既然井里装的是我们最原始的渴望和本能,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干脆深入井里,彻底沉入到抑郁的深井中,不加抵抗地让抑郁的情绪流经自己。让自己深深地体验这股所谓的负能量,从体验上弄懂它,然后理解它,接纳它,拥抱它,直到它被彻底地看见,满足,释放。于是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它发光照亮周围。

只是,不加任何抵抗地体验抑郁,非常不容易。这需要一个大前提:我的自我是一个结实的容器。用自我的五个维度来认识的话,就是我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组织力都相当好,所以当抑郁的黑暗情绪在流动时,我的自我作为一个容器,能够承受它,而不至于碎裂。但如果你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组织力比较差,当抑郁等负面情绪流动时,你承受不住,那么找其他人陪伴是很重要的,这时其他人和你构建的关系,就是一个外在的容器。

如果,自我还不具备这么强大的承受能力,那么刻意选择寻求医生专业的帮助。让他来帮助自己达到井中的自己,去拥抱“那个看不见的自我”。

积极去追求人性中的美好

任何涉及到人性的本质,都会有这样的规律。当你将某一种符合本性的动力视为是好的,并且坦荡去追求时,这时会有一种感染力,一种魅力;而如果你将它视为是坏的,但还是忍不住要去追求时,这时就容易有一股猥琐劲儿。

所以,自恋,性的欲望,攻击性并不都是“坏”的,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和社会赋予了它太多的负面含义。如果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理解,接纳,引导和转化,就可以让他们成为自身最有生命力的动力。能够真实展现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三种能量的人,他们是容易有争议,但也是容易有热情、创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