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充足不必赶

前几天在备《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课时,做了两课时的预设。本周实践了一下,发现功课还是不要太赶了,慢慢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一点点培养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原本想着第一课时,解决疆域邻国和位置三部分,结果用了一节半的时间,才学完这些内容,用剩下的半节课做了练习巩固。
新课导入用了《航拍中国》片头的几十秒视频,只截取了其中“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等几句话。配上恢宏的画面,带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震撼。效果还可以。
由提问“960万平方公里和300万平方公里,分别指的是什么?”开始,告诉孩子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祖国,从了解祖国的疆域和位置开始,这节课就从中国的疆域开始学习。
出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后,进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寻找四至点,明确位置,读出东西点的经度和南北点的纬度,计算出经度跨度和纬度跨度,计算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用生活中的景观让孩子们明确,东西方向上和南北方向上景观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要确保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找出来后,再出示正确位置,费了点时间。除了最北端,其他的至点都有人出错,最东端和最西端标记有偏差,出错最多的是最南端,很多孩子不知道顺着南海处的国界线去确定,因此标记在了海南岛处。指名一名孩子标记在多媒体的图上,让孩子们观察,找出正确标注四至点的方法——一定要沿国界线,同时提醒孩子们不要忘记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很快就有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纠正了过来。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这个是我国的陆地面积,环节二就是了解我国是陆地大国。从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陆界线长度、陆上邻国,三个方面学习。我国的陆地面积众所周知,不用多说,只让学生跟几个大国和小国面积进行比较,知道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上的排位。陆界线的学习是让学生简单的描绘了一遍陆界线,告诉了他们长度,并叮嘱他们,回家用线顺着国界线盘一盘,量出长度,利用比例尺计算一下我国陆界线的长度。漫长的国界线有什么好处?使我国有众多的陆上邻国。在课本的图C上找出我国的邻国都有谁,数一数有多少个。学生积极性很高,马上就会脱口而出某一个国家的名字,此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在地图上寻找一系列的地理事物,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向寻找。”学生自己在课本图上找一找,然后共同在多媒体图上找一遍,确定不同方位有哪些国家,完成此任务。
“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指的是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环节三就是了解我国是海洋大国。这个环节从海洋国土面积怎样计算得来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海、海峡、岛屿和群岛几个方面来学习。海洋国土的范围,中图版教材上是没有的,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一下,所以进行了补充。我国的领海、海峡、岛屿和群岛,让学生在图上自北向南一一找出,明确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以及钓鱼岛的位置。
在这些内容完成以后,给学生出示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有多大?再一次让学生明确,我国既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又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此辽阔的疆域,有什么优势呢?让学生为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域感到自豪,能够让他们由此立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就达到目的啦!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他的领土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是中图版教材上的一个阅读材料。当时我是把它放在了中国疆域学习之前,让学生阅读,讨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现在想想放在中国的疆域学习完成之后,来阅读更好。
就让我们一起齐读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来结束这节课吧!

此时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读书,把知识串一串,理一理,正好。所以教学中如果时间充足,真的不用太赶,给学生理解内化的时间,比吃了夹生饭消化不良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