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付心态
今天上午,临时应邀与朋友去爬山了。这是年后第一次爬山,所以就选择了难度不大的那座,体能没有透支,排汗微汗出。在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画面,突然有所触动,人们为防范风险而所做的措施恰当吗?发现了、做了、努力了……就有用吗?
回来就顺便到朋友家坐坐喝茶。朋友那读高一女儿下午要返校,因为母女不冷不热的关系,朋友想让我给她女儿聊聊天。结果却是现场的气氛有点尴尬,女孩子也许因为要赶作业,很不情愿地打了一个招呼就进房间了。朋友不知趣,这妈妈做的也是有点浮躁,紧跟着一直敲门要女儿出来。终于,女孩开门发飙怒吼,说的话应该是让她妈妈扎心了……朋友虽然手里继续做事,但眼泪却是成串的滴下来,看得出的伤心难过状……
此刻,泪水冲刷胜过任何语言的安慰,所以我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给她一杯热茶。此刻她不一定会有反思,沉浸于悲愤的她只有难过。这样类似的场景应该不止这一次,但她可能还没有惊觉,思考与反省:孩子真不懂感恩?还是朋友的自我感动?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我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这个家”……这样的话语与心态并不鲜见。付出的背后若有所期待,一旦得不到或不能满足,就会失望、难过、愤懑、痛苦……这种种情绪表现,心理学人士称之托付心态。一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托付心态,其实还是内在的心智没有成长起来,那个内在的小孩总有所期待。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若还是没有真正的自我,才不知道或不会为自己做出选择,真正想着为自己负责。
拥有托付心态的人,把自己的付出当成了要求他人的重要手段,得到了皆大欢喜,得不到或满足不了就会闹情绪、发脾气。其实,把自己想要的希望、成功、快乐等托付给他人,要求对方做到自己期望的行为与结果,这样的托付就是加重压力的砝码,尤其是在一些婚姻和家庭里,托付压力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然,一个愿意成为你的寄托,或接住你的期待的人,也一定是因你的温暖而幸福着。以前,鲜花是礼物,要温暖别人。现在,鲜花是生活,可以取悦自己,一个能把生活过得饱满的人,是可以轻松自在地感受四季、感受生活。心有情趣,也可以带动或影响他人拥有小情调,过有滋有味的温馨日子。
至于孩子,不该被当作弥补自己缺憾的工具,不应被当成家庭是否幸福的筹码,更不应被捆绑在“养儿防老”的认知里。
……
一个人有了托付心态,个人生活就会多了委屈、难过、愤恨,更不要说影响到家庭氛围、孩子的成长……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就是心智模式的成熟。
断裂层的防范措施有了,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