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反馈训练和框架学习
反馈训练法
最近在学习文案写作,说到为产品找需求,李叫兽的方法是反馈训练法。假设A事情会导致B事情的发生,当你知道A事物,还不知道B事物时,先不着急知道B究竟是什么,自己先想一想,想出一个B的样子,再跟B的标准答案做对比,这样的方法就是反馈训练法。
记得写日记,当某个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时,那时的心情和感受如何,当豁然开朗,想到解决方案时,再记下当时的情况。以后可以反复的拿出来看看。当再次遇到问题时,可以回顾过去解决问题前的心情和状态,回到当时的那个状态,给自己一些启示。
今天是我日更Day 21天,今天这篇文章差点夭折,白天定好了主题,写框架式学习法。我还应用在了解决情感问题上,下午帮朋友找摄像摄影师,没再深入想下去。晚上哄孩子睡觉后,困的我也差点儿就睡着了,塑身5人小组打卡完毕,又挣扎着说,今天要不就别写文章了,躺在床上大概10来分钟,纠结了一会儿,还剩1个小时,想写的内容太多,还要画图,写不出完整一个结构,又想日更也不需要特别完整,先零碎着一个点一个点的写出来,最后拼起来重新调整结构也好呀;我想放弃一天,明天是重新开始命名Day 1,还是接着Day 21;又想为什么要日更呀,牛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日更的生活呀,那我也日更吧。与其在那纠结,后来的后来还是决定爬起来写下今天的收获。
若是我以后再不想写了,想睡觉了,就回忆一下今晚的情景。
框架学习法
一个伙伴开了一家户外旅游、户外拓展公司,他发了这么一条求助信息。
求助:想弄个有趣的征文比赛,大家有什么思路?要有创意的,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具体范围:旅行类(包括但不限于旅行经历、摄影作品、人物介绍等)。征文方式:可传播媒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预算2W,项目组3人。
后来,他还给我发了几条旅行文案,点子太有创意,太有趣了,但是我不认为可以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我借用框架学习法的思路分析了一下:
- 《桂林登巴准备好了车和食宿,17小时候,来桂林做真的自己》,从题目可以看出利用了人们希望创造理想的自己这一点,而可达性差点,不够便携,人们得从自己的城市到达桂林,而且人数只要5个人。点子很好,很浪漫,我看到这样的文案,会转发吗?不一定。
- 《七天恋爱体验》够新颖,满足了人们希望有所不同体验的心理,但很少人会通过这样的体验找对象、找男女朋友。
总之呢,分析下来,要想很多人参与进来,愿意转发。是读者、消费者看到后,愿意去回忆自己的旅程,也有意愿写下来,整理一下照片和回忆,愿意写的人一般也愿意转发,因为有参与,觉得挺有意义的,才会主动的去转发。否则,就是主办方在文案中以利益诱发,要不就是受朋友的人情相托。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可以考虑一下人们参与的便携性,激发人们通过内外旅程塑造理想的自己,可以把比较Low的写游记或到此一游激发出高大上的意义来;是否可以达成,比如若一定要图文并茂、还是有视频等等,太难的字眼会让人们觉得很难完成。还可以有一些专属定制类的诱惑等等。
就是说,可以设置很多个考察的要素,一项一项的过,看看有什么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我们找学校,找对象,找工作,很难做出选择时,都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方法。比如,学校的学费、位置、升学率、师资、自己的分数等等项目,可以有N种选择。就连画画、做面包都可以。
《涂鸦笔记》
《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