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路上》重版,让人怀念的绝不仅情怀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sunshineing

当《在路上》重版,让人怀念的绝不仅情怀

也许你不知道《在路上》,但是你得知道凯鲁亚克。因为这是一个曾经是纸媒时代引起报道狂潮的名字,是一个纯粹的“公路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一个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甚至全世界公路文化的经典著作,即使是披头士乐队,也曾经是他的忠实读者。也许你认为,经典作品再版无非就是将原本的内容重新整合了一下而已,但是如果你也拿到《在路上》的2022版本,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处都洋溢着细节,原版书评报纸的比例还原,作者首次将自己的绘画列为封面,亲笔书写的封底嵌体,珍贵的原始手稿,自己设计的海报……读《在路上》时收获的是情怀,但是读这个版本,还原的却是时代。

如果你了解过凯鲁亚克,也许你就知道,后来这本引发阅读热潮的《在路上》的起初出版并不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因为,这份书稿其实只是一份三周内完成的速成书稿。虽然凯鲁亚克本人在创造《在路上》的时候,早已经用他自己“在路上”的行为方式,对这份底稿反复修改,长达七年之久。但是这一点没有人关心,因为人们只知道“三个星期”,那时候,没有任何出版社愿意冒一本速成小说毁掉自己的名声这个风险。他们将视野对准了凯鲁亚克的其他作品,相比于这本后来的经典代表作,出版社对凯鲁亚克的记忆,其实是更早之前,那本带着浓烈的托马斯·沃尔夫写作风格的长篇小说《镇与城》。

从出版者的角度看,他们没错,因为他们希望凯鲁亚克的作品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只要能够继续写出类似这样风格的作品,完全可以继续赢得名利双收的好结果。出版社的编辑甚至一度反复寄信给凯鲁亚克,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更希望他能够更加认真的斟酌一下,毕竟,一些句子,想要出版,必要需要修改他们认为不符合这个世界的“不恰当的词句”。然而,凯鲁亚克不愿意妥协,因为凯鲁亚克之所以是凯鲁亚克,就是因为写作风格的特色与众不同,所以,在一开始,他就对这种示好表示出了十分强硬的拒绝。

然而,生活还是需要继续的,最终凯鲁亚克还是配合要求的编辑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而这个妥协也换来了出版社的让他,出版社把凯鲁亚克写作的部分章节寄给了当时最具权威性、点评最犀利的《巴黎评论》,想要期待这些片段和截取的内容,究竟会因为凯鲁亚克这个名字而引起怎样的反响。

这一系列的妥协,在海报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的,灰暗色调,但是一直有着倔强的线条,在不同的线条里面,有着同样的线条套进去,一条条耿直的笔画,是铺展开海报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在大学的时候,读公路小说,其实仅仅只是觉得新奇,而此刻,等到《在路上》终于在于出版社的妥协之后出版了,凯鲁亚克的名字没有迎来赞赏和追捧,而是遭遇了滑铁卢——几乎一致的差评。甚至,著名书评人杜鲁门·卡波特对之嗤之以鼻,说:“那不是写作,而是打字。凯鲁亚克的即兴写作,因为时间而被认为欠缺了沉淀,严重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最终让《在路上》被尘封了许多年。

1950年,墨西哥,夏天,凯鲁亚克这个名字反复出现在了各种文章上:三十而立,痢疾,酗酒,依靠咖啡、大麻来不断麻痹自己,依靠安非他明来延续自己的精神。几乎在这段时间内,凯鲁亚克是疯狂的,10张12英尺的打印纸之作成的写稿,混合了他几乎所有写作的内容,全部的文字都粘在了一起,哒哒哒的字数随着不断卷入打字机打印纸,他开始这段疯狂的纯手稿的写作。而这份手稿,在此刻的2022版的《在路上》重新看起来,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我想,凯鲁亚克这个名字也许只是流星,但是很明显,这颗流星的光芒还是要持续闪耀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