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世界 生命不息——三联推荐
清明即将到了,又是纪念逝去的亲戚好友的日子。曾经那些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只能留作怀念。了解一下死亡,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未知死,焉知生!这本书可能会让我们改变一下对生死、对活着的态度。
1
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吗?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确实如此。比如我自己,就特别害怕死亡,小时候连看到纸钱都害怕得不行。如果同学因为家人去世臂带黑纱,我都会离得远远的。
然而,这世界上却有一些人不害怕死亡。不仅不害怕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死亡还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番体验之后,他们居然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了。这些人是谁?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是一些死而复生的人,经历了“濒死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美国科学家雷蒙德·穆迪的著作《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2
首先,什么是“濒死体验”?简单地说,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这是一些人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即将死亡,但意外获得恢复后,所叙述的关于死亡时刻的体验。1975年,穆迪博士发表了《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一书。他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概念,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为此,穆迪博士被誉为“濒死体验之父”,本书也成为这个领域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3
那么,在《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本书中,那些死而复生的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会让他们产生如此大的改变呢?
根据采访人的描述,穆迪认为,尽管濒临死亡时,环境及当事人的类型各有不同,但濒死体验的感受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将这些相似之处整理出15个元素,比如不可言状、听到有人宣告其死亡、平和而宁静的感觉、听到不寻常的声响、看到黑暗隧道、脱离自己身体、和别人相遇、可以与人交流的光、回顾一生、感觉到边界或界限、重新回到自己身体之内。
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这些要素,穆迪构建了一个包含15个元素的相对完整的濒死体验过程,它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人快要死了,身体痛苦到了极点,并听到医生宣告他的死亡。他开始听到很不舒服的声音,刺耳的铃声或嗡嗡声,同时觉得自己飞快地穿过一条很长的黑暗隧道。接着,他脱离了自己的身体,但是仍处于身体附近,只不过远远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仿佛他是个观众。他从这个不寻常的、有利的角度,观看医生试图救活他,心情有些乱。不一会儿,他回过神来,注意到自己仍然有个身体,但是感觉不同以往。接着,一些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来帮助他,他隐约看到已故的亲戚和朋友的灵魂,一个发光体出现在他眼前,还问他一些问题。不知不觉地,他来到一个边境,那是此生和来世的界线。然后,他突然觉得自己死期未到,必须回到人间。在一种复杂的情绪里,他终于和他的身体合二为一,最后活了过来。”
4
听到这个体验,大部分人都会感到新奇,但是这种体验很难表达。首先,濒死体验者一般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类语言,去形容那些超自然的场景。其次,普通人会嘲笑这种死里复生的经历。因此大部分濒死体验者会绝口不提。然而,那些体验却对他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他对死亡以及死亡与生命关系的想法改变了。人的临终濒死体验并非普通人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对于临终者来说甚至还是一种愉悦的经历。经历过这些之后,几乎所有濒死体验者都不再害怕死亡了。因为死亡对于他们而言,再也不那么险恶了。死亡就像是从某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或是踏入到更高的意识状态中。在不怕死亡的同时,他们更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经验,而是一个模型,是由众多濒死体验者故事中的共同元素组成,是为了让听者知道一个临终者可能会经历什么事情。被采访者常说:那样的体验让他们的生活更开阔也更深刻,让他们有了新的目标和道德原则。他们开始更关注心灵的成长,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去真心地爱别人。
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经历濒死体验后,人的思想会产生如此大的转变,但它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然易见的。因此,本书于1975年首次出版,随即引起轰动,很多人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此书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销售超过1300万册。
5
那么,濒死体验是如此的奇妙,并具有强大的效力。我们普通人,尤其是郁郁寡欢、失去人生目标、感觉人生不值得的人,是否可以体验一下,由此治疗升华自己的精神呢?
你可能会说,开什么玩笑,这不可能。难道让我们都死一回,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万事皆有可能。1995年,穆迪开发出了一种不用真正接近死亡就能诱发濒死感觉的技术,让人们可以安全无虞地亲身体验濒死过程。甚至他还使用可靠方法,让人们看到死去的亲友并与他们交谈,以帮助家属走出过度的悲痛。穆迪保证,这绝不是药物、幻术所致,也绝不是参与者精神有问题,一切都是在科学规范下进行。但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书中并没有具体描述,只知道需要专业设备,与冥想有一定关系。
6
通过死来探索人生意义,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1年,英国人约翰·安德伍德在伦敦发起了名为“死亡咖啡馆”的聚会。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死亡”的主题,进行对生死的探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扩展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比如,韩国的棺材学院推出模拟葬礼的体验服务。体验者以死者的身份写遗书、拍遗照、入殓、棺中静思、思考人生,解脱并重生。对死亡的体验,目的是促进人们对生命的反思,深刻地体会生命的意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绝非一本猎奇的书,也非仅仅开拓眼界这么简单。它的意义正如穆迪博士所说: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会使我们安身立命的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濒死体验对于我们每个人如何面对生命而言,具有深远意义。未知死,焉知生,在我们得以一窥彼岸世界以前,是无法完全理解此生意义的。
7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缅怀逝去的亲人,并陷入了久久的感伤。不是不能自拔,而是不想这么快的抽身而出。平时总是忙忙碌碌,被琐事缠身,留给缅怀过世亲友的时间真是少的可怜。觉得很愧对他们,愧对他们生前给予我的关怀、帮助,而我不仅没有来得及回报,现在居然连思念他们的时间都变得如此稀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对死亡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自愿沉浸于伤感之中,希望用专门的一段时间来思念回顾、祭奠我过世的亲人朋友。同时,只有沉浸其中,才能更深刻地帮助我思考人的生死价值,人生在世活着的意义。正如《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书中所说:“未知死,焉知生”。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三联生活周刊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