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的野望(八)为什么司马光要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就在君臣一心取得诸多胜利后,有一件事情越发引人关注。
分晋后魏虽有国之实,却一直无国之名,而名与实之间似乎总有自觉寻求相称的驱动力,魏强大后,这种驱动力愈发强大起来。
而且无诸侯之名,何谈成就王霸之业,只要周天子还是天下的共主,这条晋升路便是个不得不迈过去的槛,世上断无一个卿族行使王霸之权的道理,名不正则言不顺。
魏打败秦国后,正是风头无两又如日中天的时节,周天子却势单力薄,急需强势力量的帮托。
促成此事似乎不难,只是历来没有将诸侯以下的卿大夫升为诸侯的先例,而事实上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先例。
关于周朝的统治结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有过描述:“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
这个结构的核心是礼制,好比钢筋之于混凝土。恪守礼制,强调名分,即使卿族强大也不敢觊觎诸侯的位置,否则天下可群起而攻之,所以权臣最过分也只是能够言废立,诸侯同姓的传承不会断。
但如果卿大夫逐渐蚕食诸侯权力最后取而代之并得到周天子的首肯而立国,相当于解开了紧箍咒,变相鼓励卿大夫犯上作乱,是动摇周朝国本的事情。
司马光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是,你周天子就是再难,也不能做这种违背礼制的事情,因为一旦这样做了,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效果。
这道理魏斯肯定是理解得比我们透彻,也深知这里面的难处。所以他只能借别人的嘴,说出自己难以启齿的话。
当时恰逢齐国内乱,魏斯立刻率领三晋联军东进,在禀丘击败齐军,“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随后攻陷平阴要塞打进了齐长城。
就在齐国君臣准备割地结束战争时,魏斯却主动抛出了橄榄枝,不但表示愿意结束战争,而且还会归还齐国领土,如此慷慨却只有一个条件,就是齐侯随三晋一起觐见周天子。
这是什么操作?齐国上下都没看出葫芦里是什么药,一个叫田括子的大夫瞧出了端倪。
不图利,那就是求名呗,我看三晋是想当诸侯啊。
齐国当时已被权臣田和所把持,听田阔子点破此意后他也动心了,三晋打个样,他也好紧随其后行篡国之举。于是齐侯一国之君只能作为人质随三晋到洛邑面见周天子,并开口请求册封三晋为诸侯。
齐国的开国君主是姜太公吕尚,封神榜里的姜子牙。齐国几百年来一直是中原地区的老牌强国。齐侯开了口,加上三晋在后虎视眈眈,周天子勉为其难地开了这个口子,于是“九鼎震,命韩、赵、魏为诸侯”。
魏这个在毕万时只有一个封邑的大夫之家,历经近三百年十余代人,终于正式蜕变为雄据一方的诸侯国,而且一跃成为霸主睥睨天下,其成就引人侧目。
一个大争之世正式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