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贞节.一(31)搞试点一带三年,求公平抓阄分班
上一章:花园改为庄稼地,精心筹划度荒年
第31章:搞试点一带三年,求公平抓阄分班
王闻道出名了,他教的毕业班考大学的升学率一开始是全校第一,后来是全区第一,一九五九年又获得了全市第一!这一成绩不但让校领导自豪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天瑞亲自下来了解王闻道的具体情况,校党支部书记侯家珍负责接待,她先跟宋局长讲王闻道的个人简历。宋局长边听边点头,当听到王闻道是民主同盟的盟员时便问:“他是什么时候加入的民盟?”
侯家珍说:“时间不长,他说是年初。董校长的前任是民盟市委副秘书长,据说他对王闻道很是欣赏,我想是他把王老师拉入盟的。
“我来这不久就发现王闻道这个人工作特别认真,他对学生,怎么说呢,除了师生关系外更像是朋友,他接手新班没多长时间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关于这一点我特意找他班的学生了解过,他班学生说王老师跟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堂课讲的是‘诚信’。他班学生有些话对父母不能说但可以跟王老师说,我认为取得学生信任是他取得教学成绩的一个主要原因。”
“哦,诚信是立身之本,王老师能以诚取信于学生这说明对于怎么当好班主任他是研究透了。”
“是啊,反右斗争中他政治立场坚定,表现得很好。关于组织问题我找他谈过,点过他,不过他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表示。嗯,看得出来他是有这个愿望,就是信心不足,我知道他是对自己的地主家庭出身有顾虑。他和我说,民盟是中等知识分子的进步组织,也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的方针政策也能及时传达,他觉得对他挺合适。”
宋天瑞说:“这样也好,现在不像解放前了,发展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入党也确实不大容易,他有这个顾虑当属正常。这次他带的班升学率全市第一,你们校的老师对这件事都怎么看?”
“对于他教学的成绩大多数人是服气的,当然也有个别人不怎么服,和王老师一个教学组的任老师就认为是王老师的运气好,几次都摊上好班了,他公开说王老师教的那个班如果让他教的话升学率最低也能超过百分之七十。”
其实王闻道加入民盟是他自己要求的,跟前任校长无关。从他内心来讲是非常渴望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提入党的要求。在白淑贞的问题上他实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他不是白起那样的人物,做不出杀妻求将的狠事。在他的心中已经认可白淑贞是他的妻子,可他又不敢公开承认。白淑贞和朱敏怡如果硬要撵走其中一个的话,撵哪个?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是,他犯错了,可这是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目前的局势只能是维持现状,只能是不声张。
他清楚共产党的章程,也读过毛主席的著作,他认为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获得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申请入党的人对党组织要坦诚绝不应有任何的隐瞒。既然有不能说的隐私不配做共产党员那么就加入一个可以有隐私的民主党派吧,他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十三中校长董刚集中了各方面的意见,到局里就新学期的工作安排讲了自己的看法,他想搞一次高中三年由一个班主任一带到底的试点。搞试点的报告送交到市局,市局负责教学的宋天瑞听了表示同意。
开学的前两天,董校长对六名为新高中分班的班主任老师说:“今年不同的是除了分数还得看家庭,因为有人反映家庭状况不同也是影响升学率的重要因素。那家庭怎么分?家庭可按干部、知识分子算一类,工人、城市手工业者算一类,郊区农民算一类。每个分数段内都将这三类划分出来,六个班均分,比方说高分数段每个班有八个人,你不能把八个干部家庭的学生分在一个班,而另一班则全是工人家庭,这样虽然分数线相等,但家庭条件有差别,对学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有人这样提出了,我认为提得有道理,这样均分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明白了吧?现在你们就根据我方才讲的原则排名造册,分完了交到我这,我们几个还要审查。明天上午局里来人监督,决定哪个老师带哪个班。”
第二天,董校长通知昨天参与分班的六名老师到小会议室和校领导还有两名局里来的干部一起研究分班问题。大家坐下后,董刚作了简短的开场白,他说: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我们的大学生还不够用。这批学生能考上高中很不容易,我们要对他们负责,对他们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也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
“以前的班主任都是领导指派,中间可能还作些调整,今年我们打算做一些改革。之前校领导跟每个班主任都交流了看法,也听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这次采取抓阄的方式确定谁教哪个班。六名班主任里有老教师,也有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也具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做好班主任工作都非常有信心。
“这六个班的实际情况你们都清楚,昨天是你们划分的班级。我感觉分得挺好,以分数段为基础,同时也注意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就连初中阶段的团员和班干部的细节你们都考虑到了,每班有六到七名。这样够公平吧?
“另一项变动就是这届搞试点,每个班主任除了有特殊情况外中间不换,三年一带到底。像以前那样安排有人会有想法:比如某班高考成绩不好,毕业班班主任会抱怨说一二年级时没管理好,成绩太差。要是某个班考的成绩好也会有人说,那是某某一二年级时底子打得好等等。我们的这两项改革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市局也想在怎样带好高中班这个问题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所以今天特派这两位同志下来主持分班。那么,二位,请开始吧!”
局里两位穿短袖布衫的同志站起来向校长、教导主任和六位老师点点头。其中一个说了句:“请大家看好,啊。”
说着拿起一张白纸裁成均等的六条,用钢笔在上面分别写了阿拉伯数字1~6,然后折叠成六个规矩的方形。另一位同志将桌子上的蓝花大肚瓷瓶举起来口对着六位老师转了转又倒过来控了控,再放回到桌子上把做好的阄一起放进去后对董校长和六位班主任说:“咱们可以按姓氏笔划来决定抓阄的顺序,董校长,你宣布吧。”
董刚说:“那好,丁老师第一,于老师第二,王老师第三,接下来是任老师,李老师,最后是黄老师。”
六位老师依次走到校长面前每人在瓷瓶里取了个纸阄。
教导主任看着花名册说:“谁是一班?啊,黄老师。”他把黄薇的名字填写在一班的班主任栏,然后将一班的花名册递给黄薇。
“二班?啊,任老师。”
名册都填完了,王闻道抓的是五班。
下一章:公开课学生刁钻,找出处闻道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