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才问题
在古代要想成为一个能受君王重用的人才,首先你肯定要有能治理国家,通晓事理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就像一条品质在好的鱼在臭水沟这样不好的环境也长不好一样。碰到一个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君王,或一群乌合之众的臣子,就算你品质再好,能力再强,这个大环境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也不能被君王重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就比如说苏轼,他的治理能力多么的强,不管分派到哪个地方去做官他都能把事治理的非常好,却因为当时朝延内正在推行王安石变法,当时的变法派占了上风。而他又反对变法,在这个大环境中就已不适合他了,就算他有才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还不是因为他反对变法在这个支持变法的大环境而不被重用。最终被贬到地方做官去了。看来,每一个人才如果想要被君王重用,得先处在一个适合的大环境中才行。
那适合的大环境有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君王本身得懂得怎么去发现重用人才,二是朝庭内部的主导思想;三是朝庭内有没有乌合之众。
君王本身能不能去发现和重用人才,这在这三点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说燕昭王十分懂得发现和使用人才,建造了幽州台来招纳天下贤士,所以,果然有很多人才来到燕国,被君王重用。
朝庭内部的主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拿苏轼说,正是因为他违背了朝庭内部的主导思想一—变法,即使他有能力,受君王赏识,也不能被重用。可见,“朝庭内部的主导思想”还是在大环境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的。
朝庭内有没有乌合之众也算的上是一个附加因素。就拿清朝的一位贪污十分严重但受君王信任的和珅,在朝庭中就算你能力十分强大。但当你招惹了和珅这名乌合之众后,他可能会想尽法子让你出丑,诬陷你。最终,你的名声被乌合之众弄的一塌糊涂,何谈能得到君王的重用呢?
总之,在我看来,一个人才能不能受君王重用,他的才能只是能被重用的前提,而他身处于一个适不适合的大环境才是能否被重用的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