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过往...星座家庭网购年代

艺术要是“真生活”而不是“假韵味”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盛印长安

            版权专属,严禁转载。简书盛印长安。2019年9月29日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一则奇葩相亲男的真实故事,那个奇葩相亲男和一个出身农村的女孩的相亲故事,奇葩相亲男说:“我的家庭条件都一般了,如果再娶一个农村媳妇,岂不是拖垮我们家庭。”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说“相亲男”嫌贫爱富,但我却想说,如果这个过姑娘是来自浙江的农村,恐怕她是个“拆二代”。

              其实,在现在的那些影视作品和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里面的农村真的是史前时代,家里可能连电视都没有。

          但是  这么多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是的,这是不真的事实。

            我生在农村,但我却再也不会像以前的人一样,在城里人面前难以抬起头,因为,我生活的二十年,是农村人生活不断提高的二十年,如果说80年代、90年代是城市地区改头换面的二十年,那么进入千禧年之后,农村地区也跟着改头换面了。

                我曾经在书上和网上都看到一则笑话:有一个农村姑娘,初次进城。她在一幢大楼面前停了下来,开始数起楼层,一个骗子走过来,说:“你数了多少层楼,数楼层是要收费的,一层三元。。”

              那个姑娘说:“15层。”

                然后就给了骗子45元,骗子走了之后,一个城里人就走了过来,对她说:“你被人骗了,那个人是骗子。”

              那个 姑娘笑道:“我才没被骗呢?我刚才数了18层,我才是把他骗了呢?”

              而这个故事这几年还被放到网上,当成段子,说农村人真没有见识,如果说这个故事放在 80年代,还算是诙谐的话,那么放在现在,就是侮辱。

              那么,2019年,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进了城市之后是怎样的呢?我今年和堂姐去广州塔,在广州塔内参观的时候,遇到一对广州本地的老年夫妇,我全程给他们免费讲解广州塔的事情,当然,那次我是第一一次到广州塔,关于广州塔的一切都是我从书本中看来的,若论“行万里路”,我自然比不上那对老夫妇,因为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他们在广州本地有几套房子,在广州地区也算个中产了,他们两夫妇,这几年已经去了北京、上海、日本、新疆、蒙古等地,可以说是环游世界了。而我最远也只是去过厦门而已。但我一个第一次到广州塔的农村孩子,能够全程用流利的“广州白”跟他们解说广州塔内的一切,恰恰说明了这个年代的“书本白菜价”,农村人也不是没有任何见识的“乡巴佬”了。而且,我一口流利的“广州白”,让他们一度不敢相信我是来自方言口音很重的粤西地区。

              农村人没进过城,这个年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下面我就跟大家说说我这个广东“村姑”的进城履历。

                1999年1月21日,我这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出生在市区的人民医院里;3岁那年,我第一次到省城广州(300公里距离);8岁那年,我第一次到经济特区深圳(距离400公里);2013年,广东通高铁的第一年,我坐上了高铁(14岁);2014年,我到广西梧州,实现跨省游(15岁);2015年,我第一次去XG(16岁);2017年,我去福建进行“寻根游”,第一次离开粤语区(18岁);2019年,一个人去AM(20岁)。也许和大城市里那些放假前往“新马泰”的人不同,我去的地方还是太近了,但这也能够说明,现在的农村人,绝对不是没进过城的“大乡里”。而且我的家境,在农村地区也是很一般的,我小学时候,在镇上的实验小学读书,都是农村的孩子,但学校里平均每一个班或者两个班都会有一个“土豪之子”去过北京,我们不是很有钱,但也不代表我们一点见识都没有。因为我的“进城履历”的原因,所以,我一直都不太愿意去了解“小猪佩奇”和去年以《101》为代表的综艺节目。

              1.你不了解的现在的农村

                    我的老爸经常说这一句话:现在我们难出大家啊!现在的人写的书太烂了。说实话,我虽然也很清楚,现在的人写出来的小说真的不咋地,但却一直找不到原因,可以,当我阅读的书籍慢慢增多之后,发现现在的作家写的书籍太多都是这个两个风格,一种是“高大上”风格,多出现在“都市言情”类的小说中;一种是“接地气”风格,多出现在“乡土小说”中,怎么,“高大上”的风格也不符合现在的都市,毕竟大城市中大部分人都是坐公交和地铁上班,还有很多人在房租的事情发愁;但“接地气”的风格同样不适合现在的农村,当我们看了大多的“乡土小说”之后,发现这些小说中把农村人形容的土到令人愤怒,甚至穷到连电话都没有,要到村委会去打,而且时间已经是2017年了。没错,2017年的农村家庭的确没有多人用座机电话了,因为都用智能手机了。而且我也不认为过分“接地气”就叫真实,有些人说,这是一种艺术作品的“韵味”,但这种“韵味”出现80年代,是十分贴近生活的,但现在的作家们把这种“韵味”放到现在却是十分不妥的,你写西部的农村还好,如果那个农村的故事发生在东部,你读起来确定不会“尴尬”吗?何况现在西部地区的农村也不是这样的了好吗?我就是因为在连载的小说描写农村出身女主的老家的环境,因为描写的农村地区盖楼房,使用现代化电器被人喷得狗血淋头,那些读者说我把农村家庭描写得“太好了”,农村地区的房子就应该是接地气的,没错,我小说中的农村生活并不算完全接地气的,但我所描写的一切却是真实的。都2019年了,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我写的东西“接地气”、“有韵味”呢?而且,那本小说的所在的地区背景虽然是虚构,但也是有原型的,首府C市是以广州和杭州作为原型,女主的老家更是以浙江地区的农村作为原型的,请问,浙江地区的农村家庭没有电话,请问你们读起来不尴尬吗?还有,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现在为什么我们难出大家,“高大上”的小说的生活背景是从迪拜搬来的,“接地气”的小说的生活背景也是模仿80年代的作品的,这种根本不能反应真实生活的小说作品,何以出大家?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则公益宣传片,内容是什么呢?有三条内容,第一条是一个走在硬底化农村公路的贵州贫困地区儿童,第二条是一个家庭拥有一片农场广西贫困地区儿童,如果这两条片段我还可以用“刻板印象”中“西部地区”自圆其说的话,那么第三条,我真的想立刻寄砖头,没错,我们的省会大佬——广州,广州的花都区,很多人都是她是一个镇而已。但是,我们小城市的镇上都有苏宁易购入驻了,花都区又怎么会那么穷呢?但是,我在片段中看到,一个广州花都地区的“贫困地区”儿童,站在群山之间的一幢小楼前,仰望着天上的飞机,说:我每天都站在楼顶,看着飞机飞过,幻想有一天,我也能飞出这里。没错,这个片段的同款,我在00年代就看到过了,只不过,那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儿童站在群山之间说这段话,而这里,因为现在的农村地区土房子很少了,所以,干脆让这个孩子站在小楼的楼顶上仰望,其实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想给这位花都的小朋友建议,你想看飞机,可以让你的老爸用摩托车载着你到花都区的主干道上,那里有很多公交车,如果可以,你还可以让你老爸载你到主干道的9号线地铁站出口,你可以乘坐地铁9号线,在高增站转乘3号线,3号线的终点站就是机场,没错,花都和白云就是隔壁,说句夸张 一点的话,白云区广州火车站天桥底下那个收破烂的孤独老爷爷都可以步行到花都地区。而且,这个还是广东地区的电视台播放的片段,请问,你们的脑子还好吗?

            当然,很多人觉得,这是艺术作品的“韵味” ,可是,这并不真实。

            哪怕是我们眼中的贫困山区,也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穷。

            我今年一来,迷上了刑侦,但又 讨厌那些没有侦探尝识的刑侦剧,所以,我便成了CCTV12的忠实粉儿。

            我最爱的一档的节目,也是最烧脑的刑侦的节目——《天网》。这档节目在今年的1月21日,也就是我20生日那天,它播出的那期节目便是以我家乡的一桩案件为题材的,可以说是我20岁最好的生日礼物,毕竟,这个小城市,可能也是第一次上央视。而且,最搞笑的是,我在那期节目中居然发现一个长相清秀的法医,长得很像我小学时代暗恋的男生,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他,不过,我后来问了我爸,他的一个同学就是负责那桩案子的,让他问问他同学的手下有没有那个同学,我爸去问了他同学,说是没有,我才知道是撞脸了。不过,这都是后话,而且我现在也不喜欢他了。《天网》的节目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就是有些节目重播的次数太多,以及剪辑太乱,没错,那期在我的家乡拍的节目,剪辑工夫让我差点以为是省级卫视的真人秀。不过,我要讨论不是我家乡的那期,而是一期发生的青海玉树杂多县,说实话,开头的藏歌调子,我便觉得这期案子,一定是和电视剧中那些去云南的抓毒贩的案子差不多,在一个古朴少数民族村落和毒贩斗智斗勇。我看这期节目,除了想烧脑,也是想看看藏乡风光,不过,2017年的藏乡,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可以看到警察叔叔查看青海地区的农村人智能手机的通话记录,看到藏乡居民农村房子的客厅里的沙发。当然,毕竟是青海杂多县,交通并不算便利,镇上没有出租车到达,但镇上的人们也买了代步的轿车,我仔细看了那些车的型号,虽然我也不算懂车,不过和我爸的车还是有点像的,虽然不知品牌,但我可以确定,这些车辆大多都是10万左右的SUV,和我爸所买的瑞风S3差不多的价格,虽然这些车也不算上档次,但也不可以否认,现在不管哪里,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渐提高。而且我也相信这些情况在青海并不是独例,毕竟,大环境是互相影响着的,就像是北京附近可以称为“京津唐”一样。

              2.你不知道的现在的县城

                提到县城,可能很多人都在说,这就是个农村。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仅是县城,包括广州地区的黄埔、增城、花都、白云、从化、南沙,以及深圳地区的宝安、龙岗,都被人不屑一顾说成是农村。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农村,又怎么可能拥有高楼、大型商场和各种交通设施呢?

                是的,她们的确不算是主市区,但她们又是怎么成了农村了呢?

                什么时候我们对城市的要求变得那么高了?广州只能是准一线,杭州和成都只能是二线。

                  如果我们评判城市的标准那么高的话,那么我国除了上海的陆家嘴区域,恐怕其他地方都是农村了。

                      你们仔细想想,现在的县城的建设,是不是比40年前的大城市都要好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好吗?而且,我们本来对城市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啊,我记得小时候,长辈们的嘴里总把县城说成了“大城市”,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直到,长辈们去了一趟省城之后,回来对主市区都不屑一顾了,说那是农村,广州都有地铁了。但是,那时不过是千禧年伊始,深圳都还没有修建地铁,我们都认为拥有几家大超市都是城市了,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对城市化要求那么严格了呢?一定要长得像华尔街金融圈那样才能算城市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全世界也就只有几个城市而已。

                关于这一切,影视剧作品要背很大锅。

                  在所有的影视剧作品里,城市是那么完美,华尔街金融圈是什么感觉,里面的都市就是什么感觉。

                  但现实中的都市都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纽约不是,迪拜不是,伦敦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亦不是。

                      可是,现实中有太多人在影视剧中看了太多完美的都市形象之后,满怀憧憬的进了城,结果被泼了一头冷水,说好的大都市呢?难道不是遍地都是100+的高楼吗?怎么那么多破旧楼房和城中村?怎么那么多穷人?我想我这辈子听到最可笑的一句话就是“北京四环是农村”。请问,现在有哪个城市有这么大量的资金全部建100+的高楼,而且也不需要好吗?我一直认为,欧美国家的基建之所以一般,很大程度也是不需要。比如冰岛,一个只有30万的人国家,如果在市区内修建地铁的话,那么成本之大可想而知,毕竟,现在我国的每个有地铁的城市做的都是“赔本生意”。所以冰岛这种小国与其建地铁拖垮经济,倒不如实实在在的提高居民福利,给居民一份保障好了。

                当然,说完了大城市,我还是要说说明明这几年都在进步却硬是被别人说成农村的县城。

                  说实话,你们可以说县城这几年怎么样怎么样,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再差的县城,都比以前要好多了。而且,我最不能忍的是,是那些讲究“韵味”的艺术作品,去年,我还可以看到一个四线城市的人民医院居然还是80年代的陈设,长廊上的木椅,医院里找不出一间单独病房。其实,现在的艺术作品也没什么好的,但有一点却是非常好的,就是把艺术作品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写大上海,为了彰显富豪,迪拜王室怎么生活,霸道总裁就怎么生活;写小村庄,为了表现“接地气”,就把人家家里写得连电视都没有,只能听广播,还有城中村也同理。

                关于县城,我有时真的很同情她们,发展太差,就坐实了“贫困山区”的事实,发展太好,就成了“暴发户聚集地”。比如,义乌,我承认,现在很多“暴发户”一但有钱了,就可以六亲不认,但错的是土豪们,不是义乌。她有什么错,你们告诉我。还有,农村的房子也是,当小村庄还是一排排土房子,大家都说农人穷得连榨菜都吃不起,而当我们有能力盖房子的时候,大家就说我们是土豪暴发户的审美,装修一点都不“高级”,且不说,我们那里的说法是装修房子采用紫色外墙接近殡仪馆的颜色不吉利,就算我们的审美观不行,审美的品味本身也要经过从“土豪”到“高级”的过程,我们可以舍本盖房子,本身也是农人的一种进步好吗?而且,现在网上的键盘侠们大多都是出身农村的,你们这样做真的好吗?难道你们一出生就在大城市,那么我们春节期间会有春运吗?至于县城,我想说的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特别高级,得有个成长的阶段,一个小县城要发展成大上海,就必须先变成“ 义乌”,农人的审美要想变成你们口中英伦色般的“高级”,也要和现在城市中的房地产商一样,搞点“皇室专用色”。

                3.你不清楚的城市交通

                我在上面说道,广州花都出现“贫困地区”,如果这种饱含“韵味”的艺术大作已经算雷人的话,那么我在影视剧中看到2017年的北京还坐绿皮火车的人们,只能用“五雷轰顶”来形容。绿皮火车,一个时代的记忆,我是个喜欢复古的人,每当我到一个旅游景区,如果发现饱含时代记忆的绿皮火车,我肯定会拍一张照,因为那也是我的童年回忆,我的童年,还有火柴、玻璃珠和绿皮车,可妹妹和弟弟也不认识了。所以,当我看到一辆绿皮火车出现80年代的怀旧电影中,说不定我看着看着就会泪流满面,因为绿皮火车,也代表了我回不去的童年,长辈们回不去的纯真。

                  可是,如果把这种作品放在当代的北京,是极为不妥的,因为,绿皮火车,在一个四线城市,都是在夜晚才发车的廉价班次。我在2015年的时候,也坐过一次,半夜发车,窗子是打开的,那天是冬天,特别冷,我穿了两件外套,一套较厚,一套较薄。那晚我是吹着寒风离开故乡的城,我们也有几次把窗子关了,但奈何厌恶车上的味道,我们都又再次打开了。

                  众所周知,高铁如今在我国是十分普及的了。可是,我看了那么多的影视作品和小说,里面人物的交通工具标配都是富人头等舱,穷人绿皮车。虽然很有艺术作品的“韵味”,但却不得不说,这不是真实的生活,比如,《甜蜜暴击》中,男主居然带着弟弟妹妹从澳门坐飞机去深圳,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没有一个广东人会这么做。

                还有,就是现在的艺术作品因为太过追求“韵味”,不仅把农村赤穷化了,连城市中的底层人们的生活都不放过,比如顿顿都是榨菜配泡面,而且还是住着超大“廉租房”的情况下。

                 

                其实,我觉得艺术作品有点味道,读起来更美,但这一切,都有个准则,那就是要能够是真正的真实生活,你可以稍稍润色,让读者读起来更美一点,但不能过度脱离现实。

            愿以后,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可以放弃“假韵味”  ,拾起“真生活”。

               

                                      2019年9月2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