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带来大阅读,文字震撼人心,思考变得丰富有趣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南得

每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开奖,都会成为文学界的盛会。

诚然,这也是出版界的出版高潮。

比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书店有关于莫言的作品纷纷告罄,而出版社不得不忙不迭地推出莫言最新文集。

于是,再次遭到疯狂抢购。

如此看来,每一年可以借着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能够多读书、多买书,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件优秀的事情吧。

1、优等与残缺

每当我想到“文学与人生”的命题,都会想到很多年前,有老师对我感慨,是文明把黑夜弄脏了。

我们的喜怒哀乐是很明确的。

换句话说,有人喜欢怒放的生命,也有人喜欢悲惨的人生,还有人喜欢不温不火的日子。

然而,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越是优等的人生经验,越是让你不敢做出太冒进与危险的决定

那么,所有的止步不前,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呢?

有作家曾说:

生命是精美绝伦的无价之宝,同时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完全相反的。

我们任何人无法完全地按一个轨迹继续前行,总是在纠正中体会到自己的错谬与别样的心酸。

就算是在我们眼目中无比尊贵与荣耀的存在,也无法完全满足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对“残缺”的理解,好像就是坐在“优等”的对面。

如此隔阂,更是永远都无法跨越的沟壑。倘若你读到一些作家勾勒人生的本相,大概能在缺失的字里行间,找到内心的某种平衡。

2、悲剧与平淡

当你读很多文学书籍后,眼里是饱含着泪光吗?

还是说,你早就已经“百毒不侵”,可以做到真正的心无牵扯与感动了呢?

那些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都是作家在悲剧中探索人心灵的归途。

事实上,这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逐渐成为了“诺奖效应” ,有笑声有泪水,有哭喊声也有唏嘘声。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今年诺奖公布的消息。

这两位,也许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又谈不上特别亲近与了解。

觉得彼得·汉德克得奖不太可能的人大有人在,他的外表看似特别冷酷,给大众的印象是“不怕得罪人”,然而十分有自己的个性与温度。

他以独创性的语言探索人类经验的广度和特性,影响深远。

这些措辞是文学奖给他的授奖词。

拿《无欲的悲歌》来说,那段母亲自杀后对他造成的深刻影响,以及彼得·汉德克当初承受的悲苦,局外人理解是比较困难。

但他对痛所冲击到脑袋里面的混乱,以及他面对悲剧人生时的麻木与飘忽,几乎使我们身临其境。

不过都是一些影子,却已经在我们内心种下了另一种关于人生轨迹与命运的思考。

3、糟糕与优雅

有作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糟糕的,破碎的,依赖的,胆小的,甚至有的人同时拥有许多的负面情绪。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是差不多,无所谓必须要拿着谁来和自己作比较。

就像是很多的作家在写作的初稿,并不是发表之后的那么完善。而这些走过的路,若能够抬头看看上空,也可以发掘到各种各样生活的秘密。

有人看到我们这一代的许多年轻人生活状况,很担忧地提到,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

我们无法模仿着生活,所有的日子也不是机械和完全的重复,你所思所想与所言所行都在时间里留下了不少的涟漪。

所有的过去都是真实的,尽管你悲观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是谎言,而记起来的过程又像是遭遇到了失忆。

那么明天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都在追寻存留的价值,而世间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

比如天上的月亮,有圆也有缺。我们的生命更像是生命的季节,看到圆满后还会遭到更强烈的亏损。

我们也逐步懂得了,稍留欠缺,可以让果子变得更加成熟。

那么,无论人生是糟糕还是优雅,你都可以活成自己。

就像是书本作品当中描述的人世间,在日新月异的生活面前,借助阅读与思考,让我们的脚步再慢些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