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王维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枚心没肺

这几天看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唐代大诗人故事集:诗佛. 王维》,才算对王维的生平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回头看看之前写的关于王维,还是感觉有些片面了。

王维的一生,大致来说是少时学成,已经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的素养,同时由于母亲的关系,有向佛的习性。所以说,这些更多是由于家学渊源。而后受当时主流思潮的影响,入世求取功名,走上仕途,却一波三折。其一,年轻时上任不久就因为不懂官场规矩,被人诬陷带罪贬到济州;其二,中年时期由于张九龄的原因复出,总算勤恳为官几年,升至右丞,但不久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当道,政治理想再度破灭;其三,年老时遭遇安史之乱,无法及时逃走,只能装聋作哑应付,战乱过去之后仍然自责不已,一病不起,直至最后郁郁而终。

虽然经历这些不幸,而王维相对于同时代的文人而言,更像一个更纯粹的艺术家,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无人能及。他相对于李白的浪漫豪情与杜甫的悲天悯人,选择了另外一种更为平和的态度。在官场之外,他将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投入到欣赏自然,体会禅意当中,他不但会听到”月出惊飞鸟“,还会”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即使官场失意,他仍然在为大家贡献优美的诗句,一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绿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被多少人传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是怎样的壮丽,引人遐想。虽然中国自古文人说”立功,立德,立言“,而王维用自己的身心体会到的美,同样穿越时空,千古流芳。据说王维的画极有禅意,而且在盛唐已经无出其右,非常遗憾无法亲眼目睹,否则不知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而王维的人生态度,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更为中庸务实而不极端,这大概也是家学渊源所致吧。他虽然像陶渊明一样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期盼归隐后的平静生活,但是他认识到归隐之后如果沦落到乞食,那是更加不体面的生活,所以一直保持半官半隐的状态。他虽然心高气傲,少年才俊,但仍然保持着对位高权重者的一份尊重,同时对同样有才气的朋友赤诚相待。他与李龟年的不打不成交就是很好的例子。李龟年在岐王府里不顾礼数打断别人的演奏,但是因为他带来了更好的音乐,众人便都不怪责。惟有王维指出李龟年的词稍逊于曲,李龟年听到王维的好词,赞不绝口,直到临死之前也仍然在咏唱王维做的词,他与李龟年可谓最佳词曲之配。如此可见,当年真正追求高境界的艺术家之间的真诚的相互倾慕之情。而李龟年在得宠时期的张扬,也与他失意之后的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维更为可贵的,他不像当时许多人一样认为这些艺术是”雕虫小技“,而是毫无保留的帮助有天赋有才能的人,真诚的与同行切磋。当时画师和乐师与后来戏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差不多吧,即使技术再好,也就是逗人取乐而已。连阎立本这样的大画家也觉得被人呼来唤去,没有地位。而王维从来没有因此看低自己。他多次在岐王府等处扮演乐师,别人请他作画也毫不犹豫。我想,正是由于他有这份对艺术的认真和执着,他才能做出如此真挚而富有深意的作品,流传千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