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心出发的半径都是不同的生活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从最开始的圆心出发,怎么走都是一个圆,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但是从圆心出发的半径都是不同的生活。”这是在哪看到的一句话,忘了。你们过上你们希望的生活了吗?
我和她是初中、高中的同学。后来上了不同的大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彼此一直在对方的生命中,我们的儿子也是最要好的兄弟。但是走着走着,我们的人生就变了模样。
年过半百她离婚了,她有钱,不会因为钱而不敢离婚,经济独立是她的底气,于是开始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旅游,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自由自在,是的她说是“享受”,也许没病没灾的时候,一个人刚刚好。可是,有病的时候,少了知冷知热的人,还是有点凄凉的。
几天前,闺蜜不小心把开水倒在了腿上,抹上烫伤膏,以为会没事的,结果第二天化脓了,然后一个人拖着伤腿去了医院,大夫撕开那层死皮的时候,她说,她要疼昏过去了,那一刻她没人可以依靠,只有不停地哭,哭得大夫都不知所措了。
去看她的时候,她一只脚蹦着给我开了门,然后,看着我给她做饭收拾屋子,她说,两个人的房间,有了温度。我回头看着她,忽然觉得有时候,她渴望一个人的自由,不过是形式上的自由罢了,她的心还是渴望着爱和依靠的。
总觉得她没了家,好像没了根。不过她说这是她想要的,自由自在、活在当下。我不懂,但是我希望她好。
五十岁之前,我的日子是循规蹈矩的,读书、工作、结婚、带孩子,孩子留学之后,老人又不能自理了,于是把老人接到身边。短短几个字,好像就耗尽了我的半生,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女人的人生轨迹。
和朋友聊天,突然就聊到了死亡,想想我们也就再有30年有质量生活吧,再有30年,该怎样呢?
50几岁的女人,有的人出去旅行,比如苏敏;有的人开始画画,比如摩西奶奶;有的人开始写作,比如《秋园》的作者杨芬芳;有的人开始帮衬孩子,给孩子做着免费的保姆;也有如我这样,开始与老人一起生活,尽一尽自己的孝心。
但是,生活真的是可以还有好多种打开的方式,不是吗?还有三十年,我希望自己不是只在原地打圈,还要有选择,有希望,有不同的打开方式。即使居家,因为有爱,有家的温度,在照顾老妈的其他时间里,我能自在一点。
年初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三亚,她总是拉着我给她照照片,然后她会写一天发生的事,会把旅行的门票,当天的菜谱,总之发生的一切都写在本子上,我说,你可以发头条啊或者社交平台上。她很懵地看着我说,我只是自己看的。她不过是给自己留一个念想。
还有一个朋友,总会在朋友圈里分享着自己写的一些小感悟,会配很美的图片,我问她,这些你只发在朋友圈吗?她说是啊,这么好的文笔,不发到别的平台吗?她说自己不做内容,就是发着玩,尽管她物质条件一般,也从没想过赚点额外的钱。其实我们这样的年纪女人都是在自娱自乐的状态。
你看,其实这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在路上遇到不同的人,然后就会知道生活“原来可以也可以这样啊。”
人都是从圆心出发,怎么走都是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