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笔记18】名著导读导什么?
工作室一整天的活动,由于自己带班只能参加半天。下午先听了吉春亚老师的五年级名著导读课,然后是导师学校教研组汇报上午的公开课,最后吉春亚老师结合上午的课例和自己的教学课例,做了主题讲座《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享》。
一、导入
1.导读页引入主题词,阅读人文主题寄语,导出大主题: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2.导图出示单元学习整体框架,大主题之下的大任务:尚书经典读书会,分解子任务:三国大咖访谈会《草船借箭》;梁山好汉小剧场《景阳冈》;看红楼里的春趣《红楼春趣》;猴显神通话西游《猴王出世》;我们读得更多《快乐读书吧》
3.引出本节课的任务:读《西游记》
(站在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设置大情境,大任务,分解成子任务群,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有整体感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
二、导读《西游记》
1.看《西游记》的回目,通过《快乐读书吧》的两段话,了解回目,根据回目猜内容,引出读古典名著的第一个方法,猜读。再利用音频听孙悟空的故事,验证学生的猜想,再出示《快乐读书吧》小贴士,看回目,猜内容。出示第七回、十五回,十九回,二十二回,将整部小说分为三个阶段。
2.课文引入:猴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机智、勇敢、讲诚信,大公无私,有领导力)
教师出示PP T归纳:来历不凡——神性;野性、机灵、顽皮——动物;勇敢机智聪明,观察力强,为众人将来着想,领导力非同一般,有文化底蕴——人
引出读名著的第三方法:品人物
3.读39页文本:读懂了什么?读不懂怎么办?引出第二个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4.读动词,感受变化快
5.读变化的句子,感受画面的变换,引出经典确实经典,写一场打架都那么精彩,每个字都有味道,每个场景都那么精彩,怪不得要重拍《西游记》
6.看电影:借芭蕉扇的片段,说说我眼中的悟空印象,添加重情义,守诚信,目标感强。
7.回顾方法,反馈文字阅读悟空三打白骨精被赶走的文本是否读完(材料老师提前给),视频播放相同内容,对比读,说一说我心中的悟空形象:法力无边、善心、果断、执着、嫉恶如仇、忠诚……
(第一次辨析,师傅要赶走他,先走,是执着吗?第二次辨析:一学生说孙悟空残暴,是真的吗?学生认为是嫉恶如仇。)
8.老师给出词语进行积累
三、延伸: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很零散,老师就出示了其他孩子的问题做引导。)
结语:一辈子都值得读的名著,就是《西游记》
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大任务开启,子任务群推进,在阅读名著的实践中提炼阅读名著的方法,品析人物由初步印象,到深入理解人物想象,层层剥笋,最后引发继续阅读整本书的期待。每一个子任务的完成都是在一个小的情境中自主完成,分享辨析,有朗读,有默读,有视听阅读,有倾听,有发言,有互动回应。课终,学生们沉浸在书中,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上课现场。
名著导读课导什么?
首先导动机。名著的魅力在哪里?让学生明白单元的大任务是什么,怎么完成这个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学生清晰了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挑战性,就能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
其次导内容。导哪些内容,是需要仔细斟酌,导在关键处,学生容易把我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导在转折处,学生能够感受到古典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
再次导方法。读书有法,事半功倍。尤其是初读古典名著,有些字词不理解,读不懂;或者内容太多,读不完;或者浅浅扫过,读不深。有的孩子甚至看到大部头的书籍,就已经产生畏难情绪。要解决难题,就得联系多种读书方法,助力孩子阅读中获得成就感,获得积极体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最后还要导情感。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精华。通过关键事件、关键场景的导读,品析人物形象,逐步升华人物理解,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小说主人公一起同喜同悲,书中感受他人的人生,体悟自己 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