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亲妈有什么区别?
婆婆和女儿是一个属相,相差60岁——整整一个甲子年,我坐月子的时候是第一次见婆婆,那也是婆婆第一次从土生土长的福建老家出远门到北京来。
南北方气候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也让婆婆有点手足无措,就说福建家家户户都自己做的红酒吧,北京就没有,她的脑子里是想不用带了,外面买得着,谁知北京压根儿就没有那种用糯米和红酒曲做的米酒,但这种红酒又是福建老家坐月子的女人必须吃的,几乎每道菜或汤都得放酒,这下子婆婆头都大了,月子饭都快不会做了,想想也有点可笑。
婆婆自己感觉没按她老家的要求把月子饭做好,我可是吃得很香,一天至少五顿饭,有鸡蛋,有面,还有汤,我的胃口超好,每次把婆婆做的饭都吃光光,婆婆跑到附近早市特地买回活母鸡,自己宰杀,炖的汤特别香,就这样,我出了月子跟生女儿之前一个体重,把孩子又吃到自己身上来了。
北京的气候相对干燥,婆婆也有点不适应,但为了照顾我和女儿,她克服了身体的不适,悉心照料我们的生活,她也是闲不住的人,除了干家务,还喜欢在大院里跟其他人聊天儿,人缘挺好,大院里很多人认识我婆婆,却不认识我。
婆婆家住美丽的闽江畔,女儿快一岁时我们才回婆婆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风景秀美的小山城。
那时婆婆家还是木头楼房,漆黑的木质结实轻巧,只是上楼梯时“咚咚咚”的声音有点大,房间不太隔音,其实冬暖夏凉,环保又舒服。
屋后就是竹林和菜地,冬天的早晨,不太高的山坡上云雾缭绕,公鸡打鸣了,袅袅的炊烟升起,整个小山村开始活跃起来,一出太阳,雾气就全散去了,是清清爽爽的明媚蓝天。
婆婆心地善良,非常勤快,一家人的生活基本都是她照料,家里是那种烧柴火的大柴锅,我是手忙脚乱地控制不了,只能给婆婆打下手,感觉做一顿饭挺费劲的。
婆婆对人非常好,我不经意说想吃什么,她不动声色就买回家做了,公公自己种的菜真是特别有菜味儿,福建老家,空气好,景色美,我们心情也舒畅,好像胃也挺高兴,能吃能消化,回北京一称,就会胖一点,然后重新运动减肥。
村子里各家都很熟悉,谁家来了亲戚或有了什么事,立刻都知道了,出门甚至都不用锁门,生活在这样民风朴实,邻里相亲的地方,心里一定很踏实吧,后来,村子逐渐被征地城市化了,桔子树、茶树和土地也都没了,房子也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楼房,公路方便了大家交通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噪音和不安全因素。
其实,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乡下人羡慕城市生活,人总是好奇别人的生活,慢慢城市化后,感觉还是以前的日子安静,悠闲。
如今婆婆八十多了,腿摔骨折过走路不太方便,身体其他情况还算好,老公把婆婆接来跟我们同住,在我们这里,婆婆什么都不用干,吃饱睡足了只管出去跟人聊天儿,去玩儿就行了,辛苦了一辈子,是该享福了,就担心她老人家自己闲不住,待得着急。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婆婆和亲妈有什么区别?
他说:举个例子,就拿早餐来说吧,亲妈会做好了让你必须吃,而岳母(婆婆)会客气地问你想吃什么啊?如果你说不想吃,她也就不做了!
这可能也是一个很实际、很形象的例子,亲妈不会跟你客气,我们对亲妈也不会见外,只要是对你好的,就做,而岳母(婆婆)更客气,征求你的意见,尊重你多一些。
其实老人的要求真的很低,很简单,彼此都有对方不太适应的地方,毕竟在各自的环境下生活了那么多年,我们也就不用要求她老人家改变什么,互相包容接受就好。
婆婆对数字特别敏感,记性超好,谁家的谁哪年生的,多大年纪了,有几个孩子,等等,记处特别清楚,跟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所以然,听着就是了,可能老人就是要一个倾听者,满足她的倾述欲而已,但只有一个时候我真不想听,那就是我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婆婆还在说这些老家的事情,我也真是无语,只能不看了,如果是我亲妈,我就直接告诉她:别说了,好好看电视!
我想,婆婆(岳母)不是亲妈,她是另一个妈,她生养了我们最亲的人——老公(老婆),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必须无条件地尽力孝敬她老人家。
老人主要是需要从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照顾,让她老人尽可能吃得可口些,她爱吃什么多做一些,她不爱吃而我爱吃的,我就单独做,再另外给她做她喜欢吃的。她想干什么,只要安全健康,就去干吧,时间那么多,总得打发掉吧。
让婆婆在我这里生活得舒心、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彼此多沟通包容,从心底里尊敬老人,为对方着想,反正人家所谓的婆媳关系问题我还真没遇到过,可能是我有福气,遇到了一位好婆婆吧,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谁没有变老的那一天呢?我们孝敬老人,也是为孩子做榜样,虽然不指望孩子以后怎么给我们养老,但尊老敬老也是一种美德和素质,愿天下老人平安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