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灰机读书•写作•遇见写作干货

从野鸡大专到月入两万,我做了哪些事

2018-03-23  本文已影响2487人  苏林深
来源:堆糖

和广大学历极好或一般的朋友们不太一样,我读的是大专,而且是知名野鸡大专。

读大专本身倒是没什么,但读大专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说是偏见或者轻视吧,只能说是带来很多麻烦。

我们家,姑姑叔叔辈也都没什么文化。

得知我高考没考好可能要读大专的时候,姑姑第一反应是劝我妈:

“一个小姑娘,念什么大专啊,怪贵的,直接让她工作吧,过几年就嫁人了。”

在这里真诚地呼吁大家,一定要念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好的学校,会省去很多麻烦。

我高中的时候,心思确实不在学习上,而是在写作上,并且能够刊登杂志赚到稿费那种。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写作者,这我妈知道。

再加上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有主见的人,我妈挺相信我的。

所以她回我姑姑:“给不给她读书的机会,是我的事,我应该给这个机会。”

我的学校就在大连旅顺区,大连交大的对面,全名叫做“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当时特喜欢,因为这个学校靠海,站在学校里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不远处的海,满足了我一颗文青的心。

入学那一天,打车去办银行卡,司机问我哪个学校,我说了校名。

我永远都忘不了当时司机的反应:“最垃圾的学校。”

一开始,我还真没看出哪儿垃圾。

早上六点多起床跑操,晚自习必须全员到场,晚上9点导员亲自到每个寝室查人数,几乎是挨个按着进被窝。

时间久了,才感觉出不对。

最常见的是:图书馆空无一人,网吧座无虚席,日常打架斗殴,考试纸条满地。

我们图书馆不是一栋楼,而是教学楼二层最角落里的一个超大型教室改成的。

进去里面也非常大,有书柜,有整整齐齐的大桌子,摆放也挺讲究的,还有电源。

然而……我背着电脑去码字,却被图书管理员批评了,说是不让带电脑,不让插电。

我当时都崩溃了,要不是这里安静,我就回宿舍码字了!

那么多桌子和插座,结果还不让带电脑不让插电,没事搞这些形式主义干嘛!

对,就这样我放弃了图书馆。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真的很大。朋友安利我去打游戏,我就在宿舍开始打游戏,之后其他室友也开始打游戏。

后来导致我们一起在宿舍天天打游戏,宿舍网不好,我们就去网吧打。

当时还有一个男朋友,不成熟型的,恋爱谈得很辛苦。

就这样,我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什么梦想啊未来啊规划啊忘的一干二净。

可以说那一年里,我的人生除了打游戏就是谈恋爱。

大二的时候,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见学校里有征文比赛,就参加了,得了第一名。

其实大一这一年里我也有写稿赚钱,但真的就只是为了游戏。打游戏总不好花爸妈的钱吧?

买网卡买外观充月卡,周末去网吧呆一天就是一百,以及谈恋爱本身就费钱,再加上网购什么的,总觉得穷的要吃土。

现在一想到我曾经在游戏里充过那么多钱,就想把自己给咬死。

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是我被绿的时候。准确的说,是我第一次被绿的时候。

当时觉得不能理解,天崩地裂。

我对他那么好,他去网吧,我给他买饭送水。他上课,我给拿书写作业。

作为一个24孝女友,我有求必应,他还这样对我?

当然我原谅了他,我承认我可耻,因为当时太喜欢他了。

之后,我能做到跟往常一样爱他,不翻旧账,不嘲讽,不挖苦。

只是,我心里的痛苦得不到纾解。

这时候我做了一件事,就是下了一个用来读书的app,开始看书了。

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之后,也说不上为什么,心里渐渐有了力量

之前我的生活一直依附于游戏和男朋友,之后就不一样了。

有时间我更喜欢看书,而且看书很容易有感悟,我都会记录下来。

之后又被绿,依然哭,依然痛,但是我心里相对就平静多了,之后也说断就断了。

作家毕飞宇曾说:“作家是用手指思考的。停止了,语感、思维就会受阻。”

那时候写读书笔记已经养出了手感,分手之后又开始写日记。

如果真的喜欢写作,千万别停下你敲键盘的手。

哪怕每天写日记也好。

真的,几乎就是靠那段时间看书写日记,才有后来的我。

读书让我精神层面更丰沛,写日记锻炼出我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洞察力。

接着,即将步入大三。

专科就只有两年,但是第三年可以选择交宿舍费再呆一年,也可以直接离校实习。

我选择留校。

我开始考虑现状,开始考虑我手里的筹码。

嗯,一手烂牌怎么才能打好?对于我这样学历的人而言,肯定是没有资格迷茫的。

那个暑假,我在云起书院写了13w字的小说。

虽然钱没赚到,但是有了粉丝,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

我觉得我的大专念的值,整个大三的状态起了决定性作用。

当时很多人心灰意冷地离校了,也有一小部分斗志满满准备专升本的。

从上大三开始,我就没有再玩游戏了。

日常:在宿舍看书写作,和室友去食堂,两点一线的生活。

以及电脑word文档里满满的职业规划

有句话这样讲的:“再微小的努力,乘以365都很明显。”

整整一年,我只做了写作这一件事,水平想不上去都难。

我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职业写作者。

但当时完全就是一只小虾米,所以我的第一步是:先接触这一行

当时就在一个找工作的软件上,找到一个“新媒体文字编辑”的工作。

我就在想,我的劣势有三:应届生,专科,跨专业

都很致命,得想办法克服。

我看了几本关于面试应聘的书,学到不少技巧,然后开始做简历。

简历做得非常讲究。

除了我的专业和写作无关,其它都和写作有关。

比如我的投稿作品,比如我上过的杂志,比如我拿过的奖。

这里提一个建议给大家:我当时模拟了公号风格写了一篇文,和简历一并交了上去,他们非常满意。

再加上本人比较健谈,并且在应聘之前有仔细琢磨这家公司和他们旗下的公号,还提了很多建设性建议。

就这样我面试成功了,我跨专业成为一名文字编辑,进入新媒体行业。

我于2016年6月13日入职,成为一名光荣的上班族(公号狗 )。

这一段能给大家提供建议的是——

我面试前,在word文档里模拟了很多HR可能会问我的关于写作的问题,然后自己想好回答,并背熟。

我记得面试时HR问了我两个问题,大家可以回去琢磨一下:

说说你常看的、最喜欢的一个公号有哪些缺点?

如果让你运营公司的公号,你会有哪些做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试试自己写好回答,我当时就有一种高考押中题的感觉。

有一件事我要说一下,也许会激励到你们。

大二暑假 + 大三 + 工作半年,我累计被退稿过331次,经常盯着退稿邮件深夜痛哭。

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祝大家万事胜意,多多过稿。

这份文字编辑工作我做的蛮认真的,一共做了半年。

工作是标准的早九晚五,月薪三千,到手两千七左右。

虽然编辑和创作还是有区别,但作为一个职场小白,我所有入门级基础知识,都是来自这里。

那时候很积极,精神状态特别好。

总觉得我的人生,还有无数机会可以被自己大刀阔斧地改变。

周末我喜欢背着电脑去大连图书馆,每天下班都会去健身房,风雨无阻。

后来离开大连,图书卡和健身卡依然舍不得丢。

这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微信公众号的厉害了。

我岗位所在的公号,在我刚来的时候是1w5粉丝,到我离职时是13w。

在工作期间,我依然每天坚持写东西,投稿给大平台。

对,一定要是大平台,这是我,一个专科狗最后的骄傲。

终于有一天,我投中一个百万大号(微信五百强账号)。

对方发来电子协议,希望我成为他们的签约作者

收到那封过稿邮件的时候,我跑进公司卫生间,激动哭了。

午休的时候语无伦次地给我妈打电话,我妈也很开心,恭喜我终于成功了。

那是我最怀念也最苦的一段日子。早九晚五地工作,每天晚上要给平台写稿。

有时候时间上比较赶,还要早起或者熬夜磕稿子,基本没有任何个人时间。

那时候我一篇文一千多字,可以卖300块,可以说是非常开心了。

再加上当时平台的助理辞职,而我又懂公号后台的运作,所以就临时上阵,兼职做了平台的助理。

我把原来的工作辞了,12月1日提出辞职,12月最后一天离开的。

从2017年的第一天,我开始了新的工作。

我的薪水,从两千多,变成九千多。

做助理的这段时间,不自觉的就会接触到很多的微信公众号创始人,或者助理之类的,一些厉害人物。

那个时候就体会到这个行业的不易,对他们很敬佩。

那段时间跟他们学到的东西特别多,见过后台几千几千的涨粉,也见过大量掉粉和漫天骂声。

对这个行业,从一无所知,到眼见大起大落也稀松平常。

知道软文怎么接,广告怎么谈,单推互推,开白授权,编辑器排版,审稿子带写手,甚至自学广告,写出10w+软文,等等……

可以说,一个公号运营的所有事情,我都能熟练操作。

后来不做助理了,从那时起开始全职写作。

陆续也给其他地方投稿,最高一篇5000。想到当年300的时候,写得那么开心,就挺感慨的。

因为后来写作,真的就只是谈钱了,虔诚和快乐都少了很多。

被挖去过杭州做过两个月写手,实习期就6000了,早十晚六,每周工作三天,公司氛围特别好。

后来觉得不够专注,还是辞了,继续全职写作,也在一家小说app平台签约了。

之后人生顺风顺水,目前月薪两万多。

有一种悲观的论调我非常不赞同:“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打破阶层,谈不上改变命运,只是比父辈强一点。”

我想说的是,也许不是你不能改变,而是因为你老是这样想,所以才没可能。

“当我们说阶层在传承,不如说这种对自己残酷的意志在传承。”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钱就是最实在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薪水从两千多到两万多,定义成“改变命运”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我才24岁呀。

我觉得什么都贵不过时间成本,一亿都买不来一分钟。

就像我真的下决心努力到成功,也才两年。

而且大家都还这么年轻,也许可以这样想——

我相信他们分析的对(尊重他人观点,不必反驳),但对于我的目标和理想,抱歉,即便现实残酷,我也寸步不让。

读大学或者大专本身,其实不是多么了不起。

真正了不起的,是你怎么读。

如果你的志向跟你的专业挂钩,希望你好好读专业课。

提前了解行业,做好面试应聘的准备,好好写简历,好好了解目标公司,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不要好高骛远,在小公司也能学到很多。

也不要安于现状,时刻记得你的目标仍是成为更更更更厉害的人。

如果你的志向和专业不一样,那你对于真正想做的事,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期限。

比如我,在工作的时候,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一定要投稿成功,结果半年就做到了。

千万别在工作之后,就适应了工作,忘记了自己的理想。

毕竟改变命运,需要坚定,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而读大学,是最迅速、最低成本、让你有足够的时间认知这个世界、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规划未来 的途径。

现状,永远都不是终点。

看了我的经历,很多小伙伴说我比 985、211 强。

虽然我没这样觉得,但我能理解,你们说的强,是强在学历背景之外。

但是我希望大家明白—— 985、211之所以被高看和尊重,就是因为他们高考时,要么比我们努力,要么比我们聪明。

所以,这份荣耀他们当之无愧。

但这份荣耀不是永久的,毕业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能见分晓。

你毕业之后几年的样子,完全就可以判断出你大学到底有没有规划,有没有目标,有没有锻炼某种安身立命的能力。

仗着有名校光环混过四年,和没有名校光环为理想努力四年,你选择哪一个?

当然是既有光环又有理想啦!高中党划重点!


大家可以想一下,二十几岁说自己名校毕业,是光环没错。

如果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了,人生还是只有一个学历可以讲,生活却过得一塌糊涂,那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我不鼓吹学历无用论,但我坚信学历是为能力服务的。

如果没有能力也没有目标,却硬是要勒紧裤腰带去追求学历,那只是雪上加霜。

反之,如果你在某一领域上很出色,即便没有学历,依然有能力,那也值得尊重。

高学历无法掩盖你的无能,但高学历却可以为有能力的人加分,加很多很多的分。

你吃的苦会比我少,走的路会比我顺,说不定成功还会来的比我快。

俗称:开挂的人生。

高中时努力是为了好大学,而在大学努力,才是为了理想。

退一步,如果你已经不在好大学,至少你还拥有理想。

我希望高中党看到这能够明白——

既能为大学努力,又能为理想努力的人,可以轻而易举成为比我还要优秀的人。

希望大学党看到这能够明白——

无论现在手里是什么牌,都是为了你的目标和能力服务的。

希望上班族看到这可以能够明白——

你丢失的理想,其实可以通过“给自己定期限”来完成。

不要总是等。等不忙了,等灵感来了,等买房了,等结婚了,等个没完。

理想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等你那么久,你迟迟不来,它肯定就不理你了呀。

理想的内心是崩溃的。

读大专那几年,我既颓废过也认真过。

知道了颓废的感觉有多差,也知道了认真带给自己的,真的就是命运的转折。

即便我的大专不好,可我依然怀念它。

像蜗牛认真而慎重地伸出触角,好奇地试探这个世界的过程。

如果我当年没有读这个大专,我真的有可能就像姑姑说的,走上工作岗位,过几年就嫁人了。

事实上,我相信大家身边这样的同学占大多数。

一旦过早的开始重复工作,还哪有那么多时间让我去思考未来,思考理想,付诸行动去证明我自己呢?

“有些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而我只希望,一直热烈地活着。

我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的努力有回报。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人的努力,都没有任何回应。

就像当时,我也不会知道——

被拒稿331次之后,命运早就在暗中为我开好了挂。

在我的经历里,有三点要大家警惕的地方

我不能只说好的一面,那就把大家给害了。那是毒鸡汤作者干的事,不然以后我也要被扒皮。

第一是天赋。我用了两年成功,前提是我高中就能投稿赚钱。

即便最颓废的时候也能赚钱打游戏,并且有一整年什么事都没做,只专注于写作。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需要更久。

第二是运气。

刚好卡在新媒体的大势,虽入行晚也算抓住了尾巴。并且新媒体就是比旧媒体赚钱周期快,是事实。

第三,不要迷信331次退稿。

一是,这是按次数算的,不是按篇数算的。也就是说我被退了两百多篇,但是有的退回来之后另投,又被退。

二是,我当时固执,满心觉得自己才华横溢郁郁不得志。其实就是写的垃圾还不愿意改而已。

后来改了之后,水平才突飞猛进。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像我这么轴的人,也不会有人比我更多了。

希望大家对待退稿这件事更认真,退了就好好改文,好好修炼再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