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儿童文学拾梦园常道轩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第九堂课: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1744人  忆安姑娘

在读这一章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初入小说创作大门的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疑问:小说的框架是否搭建得越具体越好?是否要先列出一个十分细致的大纲?是否要将故事人物设定得完全清晰?是否要将人物应该担任的任务全部规划好?是否要将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排列出来?是否要将故事的人物、情节、脉络,都在事先进行周密的规划,规划得非常整齐,有严密的推理过程?总之,就是在下笔前是不是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的问题。

这样看起来似乎已经将整部小说写出来的感觉,但其实不是。之前,我觉得小说创作应该多留出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是故事人物,要让他有自己思考选择的空间,来推动故事往前走。但随着对自己的写作要求的提高,我发现如果想将一些新的想法加入新的创作,尝试创新和提升的时候,就会开始考虑各种因素,但是把握的程度该怎么算,还得慢慢总结。

我总觉得详细地大纲会禁锢创作时的灵感,尤其是将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到位的情况,这样创作出的故事,它是经过概括和归纳的结果,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都变得普遍而理性,是作者思想的具体代表,他们在表演作者给他们安排好的角色,注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过场。可能最失望的就是作者本人了,因为已经完全体会不到创作的快乐了。

但是自由意识太强,过分感性的写作态度,实在又不好驾驭。最好的结果就是将二者结合,我是这么认为的,也是针对自己喜欢的幻想小说的创作而言。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这部书我并没有看过,但我看过他的一部传记,对他有所了解。他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我看了电影版,印象非常深刻。

作者将《百年孤独》总结为:

布恩蒂亚家族的血缘有两股力量,

一股是向外的开拓,结果是丧失独立;

一股是向内的发展,结果以乱伦而消亡。

这一幅生命的运动景象是在地平线下方开拓黑暗的深渊。

这时二十世纪艺术家的处境,

它终究难以摆脱现实的羁绊。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百年孤独》的内容,很庞大的结构,感兴趣的话还是看看原著比较好,还有这本《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也是非常值得读的。对于作者在本章中大篇幅的总结现代主义小说的本质特点和意义,我觉得比较简单的,就是它的写作手法——提炼和概括。如果写这种类型的小说,可以用将现实材料整理、归纳、抽象出来,然后再找到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来组成一个故事世界的方法,不过这种写作方法理性多于感性,或者说情感在现代主义小说面前,还是难以摆脱现实的羁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