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如何才能工作到七十岁?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95人  行者无空
生活是一门艺术

我如何才能工作到七十岁?

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工作那么辛苦,谁不希望早点退休,为什么你却想工作到七十岁?

2018年是中国企业的寒冬,许多行业被洗牌,很多公司状况不好,开始裁员,也包括我曾的一些朋友所在的公司,这是历史向前迈进的必要代价。曾经看过一部励志喜剧电影《实习生》,安妮.海瑟薇和罗伯特.德尼罗主演,讲述一位退休老人,应聘到一家初创公司实习的故事。看到了一个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诚的人,努力保持良好的状态,活出精彩;因为人生没有退休,要么活着,要么死去。

大道至简

当你退休以后,你想看着夕阳,翻着照片,在回忆中等死吗?当然不会,正常人都不会这样选择,大部分中国人的选择,要么照顾孙辈,要么游山玩水,要么参加各种社团,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如果你退休了,会如何打算?

这是一个摆在你我面前的共同问题,而且无法回避。突然把这个问题摆在面前,确实不知道如何是好,确实是个问题。那我们这里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八零后到了退休年龄,该怎么选择(因为我是八零后)。

为什么现在要讨论二十年后的事情?原因如下:

首先,八零后这一代人,是时代的转折点,中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会在这一代人过度。传统的养老是通过代际扶持实现,参加工作之前靠父母养育(不排除啃老族),老人靠子女扶助(养儿防老),父母和子女靠他们的父母和子女,反复叠代,这就是代代相传的本义。家庭经济组织,解决收入与支出的期限错配难题。现在政府采用社会保障的方式,调节养老问题,一方面是强制储蓄,工作的时候存贮,退休领取养老金;另一方面,是采用统收统支,用于补充低收入人群,以确保社会稳定。这就会导致效用贬值,生活在物价水平较高地区的人,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很难维持已有的生活水准。那怎么办?就只能想办法获取收入,补贴缺少的那部分。

其次,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剧,2018年新出生的人口不到两千万,而且专家评估,这是未来一百年,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那么可以遇见未来的几十年,退休年龄还会往后延迟。坊间各种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实质不是什么60岁能不能不用再上班。等到了60岁,大家都会着想上班。没有人想在60岁就退下来,切断和身份、地位匹配的社会关系。

再次,工作会减缓人的衰老,对抗智力衰退,对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幸福感,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已经被临床医疗和临床心理研究所证实,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本人没有退休的概念。

如果在二十年后,还想继续工作,我该怎么办?

对于七十岁的人,从事体力劳动的可能性不大,何况一直没有从事体力劳动的城里人。从事脑力劳动的选择空间会大很多。

比如,从事管理工作或者带领年轻人,将长期从业的经验,专递给下一辈,这是日本目前的普遍现象。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管理岗位站住脚,并不简单。

管理科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是斗转星移,虽然不像技术迭代那么快,但是也是十年必有大变化。而且人员代际之间明显的代沟,也会给管理带来难度。更难的是在团队管理中,必然存在政治,如何才能确保一直处于不败,这是一门艺术。

通过传递工作经验方式获取职场上的一席之地,也并不轻松。首先,要让雇主看到你以往的履历中创造的成果,证明你确实有价值。这是一个不低的要求,因为这要求你在当下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并且还要被看到,而且这个成功的价值还能在未来依然有效。所以,在日本,这样的人主要是高级技术人才,他们一方面努力在工作上获得成功,一方面不断的提升技能,并且保证自己的技术随着迭代而更新。

这样看来真的不容易,平庸的我们,要做到并不容易。那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呢?

做律师、理财师、经纪人类型的工作,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比较适合本来就从这些行业的人。因为这些领域,需要通过相关的考试和评定,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这个是一个基础门槛。另外,这些领域,对从业经验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交圈子,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以及大量的精力投入,对于普通人来说,获取准入资格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还有演员、歌手、书画、写作等文艺类型的,一方面是天赋,天生就具有艺术细胞,另一方面自己热爱艺术,并且勤奋。这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只是少了准入门槛,可取代性很强,非常不稳定。如果换个角度,不能赚钱,也可以怡情,也是不错的。

还有那些可能的选择呢?

对于我们的人生,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虽然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也要着眼未来,直面未来的挑战,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未来并不遥远,早作打算也许是一个好的策略。你有什么好建议呢?期待你的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