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炫耀,是最高贵的优雅
中国有句古话,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索然无味。
有多少人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终其一生,疲惫不堪,都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就”,活在旁人言不由衷的夸赞声中,从未为自己活过一天。
殊不知,真正的“贵族”,从不炫耀;内心深处的强大,从来无需外人的吹捧。
01.谦逊,才是强者的标配,高傲,从来都是弱者的遮羞布
中国有句谚语,满瓶不响,半瓶晃荡。
内心越强大的人,愈懂得藏其锋芒,低调内敛。相反,那些弱小的人才需要张牙舞爪,大呼小叫。
一次,美国作家的大聚会上,有个年轻人拿着自己写作的20多本小说到处派发,口中不断重复着每一本小说的“亮点”,俨然已经将自己当作了整个作家聚会上的明星。
突然,他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个衣着普通、一言不发的老太太,便走向前去,大声地自我介绍,并重点讲了自己已经写了20多本小说的“伟大成绩”,接着,不无鄙视地问道,“你写了几本小说呢?”
老太太轻轻地说,“一本而已”。
听了这样的回答,年轻人更盛气凌人了,“这么大年纪,才写了一本小说呀,叫什么名字呢?说来听听吧”。
老太太又轻轻地说了一个字,“飘”。
年轻作家一听,顿时满脸通红,原来,她正是名冠全国的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这样的一幕又何尝不是天天在上演呢?
在单位,在公司,在高校,真正的大老板往往都是最低调的那个,因为他们从来不需要四处炫耀,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心的平静如水,才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提升自我。
曾听过一个故事,北大开学的第一天,一位新生由于拿了太多的行李,着实搬不动了,正愁眉苦脸呢,突然看到一位衣着普通的老者走过来,顿时像碰到了救星,冒冒失失地说,“帮忙看一会行李吧,我先搬一些,随后过来取另一些”。老子微笑着说,“好的”。
事情到这儿并没什么,问题是,这个冒失的混小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宿舍,有点累,竟然不顾别人帮忙看着行李,自顾自地在宿舍小憩了一会儿!
结果,他这一小憩让老者等了大半天!关键是,那位老者是名冠北大的知名教授。
内心越强大,外表越收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需要炫耀。
02.真正的尊重,都是发自内心深处
尊重别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不过,有的是真尊重,而更多的则是假尊重。
在一列火车上,有一位老教授看对面坐着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正翻看一本书,看起来气度不凡。
老教授忍不住想攀谈几句,不过,很不幸,他有些口吃,因此,说道,“你,你,你看的那本是什么书呀?”
学者模样的人听了之后,脸上禁不住一阵惊讶,不过,只是几秒钟的功夫,他就回复了对方一个善意的微笑。
看他没有说话,老教授继续说,“你,你,你不方便说吗?”
结果,学者模样的人仍然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报以善意的微笑。
看到这一幕,坐在老教授边上的年轻人忍不住说了一句,“你怎么不说话呢?看不起人吗?跟你说话的可是我们学校最出名的教授了”。
一路沉默,气氛免不了有些尴尬。
然而,临下车时,学者模样的人一脸尊重地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好,请您原谅我的沉默,我叫冯友兰,说话也口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没有回答您的问题,请您见谅”。
尊重,从来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03.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地体谅别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没走过我的路,怎能懂得我的心。
小张第一个月发工资,兴奋不已,本着一片孝心,叫上父母出去吃饭,还专门挑选了一家最高档的餐厅。
大家坐定后,小张一口气点了六七个菜。
很自然,没有吃完。
饭后,妈妈提出要打包,然而,看着满桌子的残羹剩炙,再加上身在这样一家高档餐厅,小张随口说了一句,“别丢人了,打什么包呀!”
听了这话,妈妈瞬间征住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小张绝对是一片孝心,才专门叫上爸爸、妈妈到高档餐厅吃饭,这个毋庸置疑。
其次,结果却是他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妈妈。
换句话说,好心办了一件大坏事。
因为小张不懂,妈妈那一辈为了把她和兄弟姐妹们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别说打包了,连掉到地上的馒头都会捡起来吃了。
换位思考,才能体谅别人的所思所想。
一个珠宝店里,店员并无恶意地问一对情侣,“一辈子就结一次婚,为什么要选如此廉价的一款戒指呢?”
店员不懂,有的人认为买最昂贵的戒指才是幸福,而对更多的人来讲,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最廉价的戒指也是无比幸福的。
有的人认为大把大把地挣钱才是幸福,而对更多的人来讲,即使无法实现日进斗金的梦想,只要吃穿不愁,同样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儿。
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经典对话:
一位徒步旅游爱好者深入到一座大山深处,碰到一位一辈子从未走出大山的女子,不可怜地说,“一生都要呆在一个地方,还是在大山里,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呀!”
而山里的女子说,“一个女人不好好待在家里照顾丈夫和孩子,天天在外面跑,天快黑了,连个住处都还没找到呢,这需要招多大的罪呀?”
徒步爱好者认为一辈子不走出大山就是痛苦,正如山里的女子认为一个女人天天在外面奔波,就是遭罪一样。
他们都没有明白,在对方的心里,谁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幸福感。
一位哲人讲,这世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事情,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对别人的做法妄加评判。
站在别人的角度,俯视这个世界,才能真正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