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或许很少人知道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其实这本书是很有文学价值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两天阅读完了厚厚的一本,故事性很强,很能反映白鹿原的乡土文化。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小说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从清政府末年到国民党围剿红军,再从两党合作抗日,最后到红军解放中国。
白鹿原“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由来,侯家(或胡家)老兄弟两个要占尽白鹿的全部吉祥,商定族长老大那一条蔓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性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改为白姓的老大和改为鹿姓的老二在修建祠堂的当初就立下规矩,族长由长门白性的子孙承袭下传。
我认为小说有一种“命运”安排式的布景。白嘉轩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第六房女人胡氏死去以後,母亲白赵氏仍然坚持胡氏不过也是一张破旧了的糊窗纸,撕了就应该尽快重新糊上一张完好的。随后白嘉轩和鹿子琳换地,竟然莫名其妙的解开了这个“诅咒”。但从娶嫁、风水一说,就反映浓重的封建旧社会、女人地位低下。最让人震动并且无力感的是新生儿的存活率和医术的落后,可以想象,在这片土地上,究竟埋了多少孩子,埋了多少人。用近乎残忍又庄重的“仪式”处理婴儿,胃里就犯恶心。
村长白嘉轩为人沉稳。按照村长的标准来衡量,白嘉轩可以说是一名正直,站得住脚的村长,当然也是旧社会下最为难打到的象征。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白嘉轩几乎都在宗祠前解决,以《乡约》约束村民。在我看来,一方面确实解决了很多隐患,但也是这些村民,最难涌起革命的激情,这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小小的白鹿原上,就存在着好几股势力,有旧的,有新的,也有农民自发的,都在白鹿原上演绎一幅幅戏剧。
最让我好笑、不认同又无法反驳的一个戏剧点,鹿子琳因为被白嘉轩打破兴致,就让小娥去引诱白孝文,年轻的一代就这样成为一个完全人。怎么解释“完全人”,小说透露的意味就是大破封建礼教的年轻一代,用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偷人”来打破。在当时背景下,很多小说作家都会以“情”“爱”以及“闺房秘事”来撕破旧社会虚伪的一面。当然时代背景不同,读者的观念和角度都不同,我可以理解当时这么写的意图,但是我不认同这样的做法。小娥,一个被中年郭举人以残酷的方式“锁在”家里,没有自由,备受压迫,简直就是呼之即来喝之即去,不仅包揽家务,还有作为充气娃娃的用途。小说人设已经定下这注定是一个悲剧又带有新活力的一面。
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典型代表,鹿子琳就是一个好吃懒做、肚里很多坏水,却喜欢在乡人面前标榜自己。白孝武是典型老实农家人,白孝文是被一棒打醒却缺乏敏锐目光的一派,鹿兆鹏和鹿兆海是接受新思潮的年轻人,只不过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百灵就是新时代学生的代表,举行学生活动,抗日,反国民党,坚强又有智慧。黑娃是一位特别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他要打破一切的压迫,翻身做主人,又有道德准则,可以说,整本小说出现的人物里,我最佩服的就是黑娃。文中还有一个最讽刺的结尾,给了黑娃一个最不公平的结局。说的过分点,不管是旧的还是新的,都缺少发现个性化的特点,以统一的标准,不论是虚伪还是私心,新的和旧的都免不了,一竿子打死一堆人。
以我的各种观念,不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其他的观念,小说中每一位人都是需要用辨证思维角度去看待,不能一概而论,抹杀他们的优点,毕竟人无完人,圣人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这就是现实。人的复杂、热忱、天真、邪恶、谄媚,好的坏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也无法避免,自己内心的活动都免不了,更何况形形色色的人。
若是让我找一个喜欢的角色,那必须是淡然处事的朱先生,一位具有“神性”的形象,高洁为人、学富五车,解决各种矛盾。最后小说中,朱先生临死前对妻子喊一声“妈”,又回归到了人性,人性中的最高神性。
《白鹿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