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花难辨、花人同美—学习《采莲曲·其二》
董怡冉诗配画夏日到了,美丽的荷花开放了!闻一池荷叶清香、听少女采莲曲声隐隐传来,不知道少女似荷花,还是荷花是少女?
对于江南美景,我们是向往的;对于荷花的美,我们是欣赏的。5月15日早上7点30,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我们和往常一样打开ccctalk,登录彩虹花和阅汇课程,欣赏诗配画、师生相互问好,走进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其二》。
用心诵读一、学习诗歌——走进美的意境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董一博诗配画诗人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很美的一首诗: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创作背景: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诗歌鉴赏: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水雅斐诗配画二、精彩表现—用心留住美好
充满集体意识,为大家服务的好孩子:马晓辉早早来到教室,打开多媒体电脑;郝欣静把上节课学习的《夏夜宿直》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以备复习之用;郝天歌和郝欣静带领大家集体诵读《采莲曲》,领读和拿手机配合默契,把师生的最好精神面貌展现。
精心绘制诗配画,我们越来越棒了:水雅菲笔下的鱼活泼灵动,尚子迪的荷花生动形象,董家欢的采莲女明媚可爱,董一博的荷花色彩鲜艳,董怡然的荷花栩栩如生、采莲女纤瘦漂亮。
上麦展示,精神面貌良好:上麦展示时,教室里总会一下子静下来,只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孩子们在准备着... ...当开始诵读展示时,声音洪亮、饱含感情,一个个落落大方、自信满满,我喜欢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样子。
尚子迪诗配画三、晨诵拓展—用心创造美好
学习诗歌时,需要联想和归类学习,比如介绍作者王昌龄时,我们想到了诗仙李白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采莲曲·其二》诗中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优美意境,无疑引导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要勇于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董家欢诗配画一池荷花、一弯小舟,徜徉其中、曲声悠扬,好美的江南采莲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