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印记

《长安十二时辰》和《陈情令》我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019-07-18  本文已影响4人  黄小真

作者:黄小真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长安十二时辰》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吸引我,紧凑的节奏,纷繁的场景,激烈的打斗,生死较量,长安的恢弘建筑,以及各路人马纷纷登场,热闹非凡。

换句话说看这部剧就看了一个热闹。

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力过猛,刻意而为的痕迹太明显。为了紧凑而紧凑的拼接,比如崔器增援张小敬故意延缓观歌舞这一节。

望楼是做什么用的?并没有将这一个情况及时回报靖安司,以致张小敬差一点毙命。

用熊火帮来对付一群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和抱着必死之心的死士,怎么说都是一场悬殊的校量。

更令人反感的是,影片里边的硬广告真的是满天飞,看了一会就冒出一个看了一会又冒出一个,除此之外,还拖着播映的节奏。

现在的生活节奏多快呀,谁有那个耐心一等又等,等了又等还是没看得到那个剧集的播映?

虽然说,投入资金总是要收回成本,赚取利润,但是这样吊观众的胃口,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又没有足够的大,并没有让人非追不可的强大内涵。

到今天我都想放弃这部剧了。

反而是无意中点开的《陈情令》,让我欲罢不能。

《陈情令》之所以吸引我追下去欲罢不能的原因是一个“情”字。

里面的兄弟姐妹情,朋友之情,夫妻之情,父母子女之情,超越了《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追捕,打斗,刻意安排的痕迹,人物的刻意渲染。

换句话说《长安十二时辰》,人物设置得比较单薄,而且越来越凌乱的情节,失去了厚重的生命力。

虽然它一再强调,靖安司上下和张小敬拼尽全力要护卫长安的决心,和伟大的情操,顶住压力排除万难,但是整个故事讲的左支右绌,显得非常的仓促,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反观《陈情令》,故事虽然以倒叙的方式,但是交代得很清晰,人物设置更饱满,故事更有张力,演员也演得非常的精彩。

虽然都是年轻人演员居多,但是丝毫不逊色那些老戏骨,演反派的温晁,就让我眼前一亮。

台词的功底非常好,表情非常到位,把一个嚣张跋扈狂妄自大的温晁,演得活灵活现。

演蓝忘机的王一博,也把他的疏冷和逐渐被魏无羡吸引接纳并关心的过程,一一展现出来。

他和魏无羡的情谊,让人动容。

演魏无羡的肖战,从上到下眉角眼梢都是人物灵魂的再现,很有当年香港演员吕颂贤演的《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的风范。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跟师姐江厌离的撒娇,每一次看到这一幕都让人忍不住一笑,温情暖暖。

演温宁的于斌,把温宁的单纯淳厚,演得丝丝入扣。

可以说这一部《陈情令》非常令我满意。

这也是我为什么宁愿弃《长安十二时辰》,而改追《陈情令》的原因。

同样是古装剧,虽说《长安十二时辰》更能揭露人心的险恶,更接近现实,把人性的冷漠残酷和自私阴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揭示了事急从权,牺牲小我成全大局的道理,但就输在了故弄玄虚上面。

而《陈情令》没有这方面的硬伤。

故事好好的说,人物层次分明,故事也层层递进,过渡衔接很自然。

《陈情令》有一个细节非常感动我,就是魏无羡在莲花坞等温宁救出江澄时,他在小船里的心理刻画,那种患得患失的焦灼不安透过屏幕传递出来,让人非常信服。

突遭巨变,又担心又害怕,又兼顾不了的无力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都替他捏一把汗。

我是非常欣喜的看到那么多的明日之星冉冉升起,这是观众之福,也是我们影视行业之福,说明我们的影视业后继有人啊。

忽然发现“后生可畏”这四个字,我很喜欢。

无论是《长安十二时辰》还是《陈情令》的制作,都力求做到制作精良,但是就影片的艺术成就来讲,我个人觉得,后者更胜前者。

因为它传递给人的是暖的力量,是情和爱,是最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而《长安十二时辰》里,虽然也有情有爱有义,但是血腥、残酷、暴力、冷漠,却是升级版。

几乎总是让人置于绝望之中,看不到希望在哪里,很真实,但是硬伤就是硬伤,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堆叠出来一堆情节不堪推敲。

相反看《陈情令》,我就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会选《陈情令》而弃《长安十二时辰》的原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