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明月共光辉

论童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14人  雅文就是红番茄

许多好友都当了父母,看着他们养孩子的那份精细,有时也不得不感慨,现在条件是真的好:尿不湿整箱整箱往家搬尿布是全用不上了、零食水果只吃进口的、家里玩具多到没地方放、游泳馆儿童乐园胎教早教的地方变着法儿去、许多家庭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稍大之后就是各种培优和补习班……感慨之余却又生出一丝疑惑,在钢筋水泥的快节奏大城市里、在人心隔肚皮谁也不信任谁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小朋友们真的有愉快的童年吗?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也不至于说有多么难忘,但总体而言是愉快的。毕竟少年不识愁滋味,吃好玩好就是最大的快乐。白天上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就是自己的欢乐时光,一个人过家家、一个人当小老师、一个人看动画片,总能感觉到很快乐。最快乐的是周末寒暑假,到同学家写完作业,一起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研究指甲油、一起去溜冰放风筝,偶尔还跟表弟们打魂斗罗、超级玛丽、打扑克、打枪战、放鞭炮……虽然是独生子女,玩伴却是很多,重要的是父母忙于工作,也没有闲暇管,放养式长大倒也觉得自由自在、快快乐乐。

这些天看完琦君的散文集,她的文章几乎都是对故土亲人的怀念,笔触细腻、真情流露,我想,只有有过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童年才能有这样的情感和笔触,也只有有过一个饱蘸爱与关怀的童年,才会在文中处处流露出悲悯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也许,不幸的童年有一万种不幸的方式,但幸运的童年总是相似的,它们都少不了几大元素,我将它们归结为爱、玩、吃、伴、学。

——缺少关爱的童年注定是不幸福的。幼儿的柔弱决定了他对世界建立安全感的方式是对大人的依恋,因此,如果大人没有及时回馈他们的情感需求甚至粗暴割裂这种联结,幼儿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是发育不健全的,长大之后的表现便是人格的不健全。许多长大后有所成就的人,在回忆他们的童年时,经常会提到一两个他们难忘的人,这个人或者是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保姆亲友等,总之,是这些人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关爱,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爱浇灌他们成长。琦君小时候,观音菩萨似慈悲的母亲、饱学有才心性纯良的父亲、智慧又慈爱的外公、忠厚有义的马倌……都给予了她童年无限的关怀,在成年之后回想起来,也是满心的温暖。他们不仅是她写作的素材,更是支撑她人生之路顺畅前行的力量。可以说,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即便没有什么成就也不会坏到哪儿去,即便不是大人物也是一个幸福自足的健全人。

——没有玩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孩童对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一切东西在他们眼中都是新奇的玩意儿,可以说,孩童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玩,通过玩,知道游戏也有规则,建立自己的秩序感;通过玩,知道要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需要怎样做才能避免矛盾,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通过玩,知道要学会分享、学会协作、学会退让,形成自己的优秀品格。可惜的是,现在的大人们不仅自己不会玩,更不会带小朋友玩,也许在他们眼中,陪孩子玩是件十分幼稚的事情,所谓带孩子,在他们眼里,最多是将孩子放入一个沙坑或者一个游乐园,让他自己玩耍,只要保证安全,自己可以在旁玩手机、聊天、干自己的事情。陪孩子玩可不是件简单事情呢,没两把刷子,还真拿捏不了这些小机灵鬼。琦君的母亲每日要早起为长工做饭,要照顾家里的田地和果园,还要料理一大家子的日常起居,没有时间陪她玩,可是一旦有时间,便会给她讲讲传说故事、叫她佛经俗语;她的父亲早年带兵打仗,后隐退在家,带着她听雨赏竹、认花作诗,虽相处时光不长,却给了她童年难忘的回忆;最难忘的应该是外公,白胡子花花的老爷爷带着她听戏、做红纱灯……这些愿意花时间带着她玩,陪伴她长大的人,都成了她最亲密的人,也是长大后深切怀念的人。

——吃得好的童年必然没有匮乏感。许多童年挨过饥饿的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匮乏感的阴影之中,他们要么因为匮乏感而将贫困传递给下一代,要么因为匮乏感形成不了洒脱、大气的人格。好吃,是多数小孩的天性,孩子的吃不仅是果腹,也是一种玩乐。做零食的商家们巧妙利用了孩子的这种心理,将零食做成花花绿绿的包装、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以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家长们普遍认为,零食还是少吃为妙,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走向极端不吃零食的童年,未免太单调了点。想想,如今我们对于童年的回忆,除了关爱过自己的人、玩过的玩具,不再就是夏天的雪糕、冬天的冰糖葫芦,还有哪些现在看起来毫无营养的泡泡糖、跳跳糖、薯片、辣条、方便面、饼干吗?零食不能当正餐,但正餐之外的零食却能让孩子感到高兴和快乐。晚年的琦君回忆起童年,最多的是妈妈做的粽子、春酒、月光饼……伴随着和妈妈一起打桂花做桂花卤、桂花茶的岁月,全都是童年的味道。以至于老年在百货商店买到近似儿时饼干的口粮饼也是十分开心的,被先生嘲笑老土也不介意,尽管味道没有奶油饼干口感好,但是妈妈说过:“清淡有清淡的味道。”

——小朋友需要玩伴,没有玩伴的童年是孤单的。小朋友之间是没有戒心的,如果有,那也是大人教的。所以,即便从未谋面的小朋友,只要几分钟,他们便可以成为玩伴,玩上几个小时,到离别时,便难舍难分了。我们这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童年可以说是一大缺憾。独生子女的跋扈、自私、冷漠,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没有朝夕相处的玩伴所致。玩伴多的孩子,自然知道要如何与人相处、要如何照顾他人、要如何学会分享和分担。现在的孩子们,进幼儿园之前的玩伴顶多就是小区里同龄的孩子,进了幼儿园便是同学,很少从小一起长大、可以互相串门、一起携游的玩伴了。没有玩伴的童年,长大之后回忆起来是多么苍白和单调啊!琦君在她的散文中,也经常提到自己儿时的玩伴,奶娘的女儿阿月、游手好闲的五叔、还有自己的亲哥哥和收养的幼弟……这些从前一起长大的人,永远的活在她心中,无论长大之后是否还有交集,无论这些人是否都健在,他们都像一盏小橘灯一样,温暖过她的童年。想想现在的大人们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不让孩子跟陌生人接触,甚至有些老师家长将班上同学分成等级,成绩好的不要跟成绩差的玩,免得被带坏,真是“聪明”的有点残忍了。

——有启蒙教育的孩子会成长的更好。将“学”摆在最后一位,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说相比其他几项,它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而已。并且,在童年时期的学,更多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学习惯、学文化,如果非要说还是要学知识,那么也都是基础知识。启蒙教育是对孩子天性的挖掘,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大人们喜欢炫耀自己孩子在几岁时能背多少首唐诗宋词,几岁时能做算术题,其实这些还真没什么好炫耀的。不切实际的强行灌输,只能揠苗助长, 现在看来是神话,长大后可能成为笑话。其实,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你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请你自己拿起书本一起读;你希望孩子习惯好,那么请你自己首先养成好习惯并践行;你希望孩子有个好性格,那么请你自己不要那么粗俗的对待他人。启蒙教育应该是启发式教育,让孩子产生兴趣。从没见过瀑布的孩子,你让他背诵“飞流直下三千尺”,他只能硬背;体会不到农民艰辛的孩子,也无法理解你让他背诵“粒粒皆辛苦”的苦心;没有赏过花、看过星星的孩子,画出来的也只能是爸爸妈妈和一个屋子。童年的学不只是学校的知识学习,没有体验、没有参与、没有经历过,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隔岸观火。琦君小时候父亲教她认识各种花卉,带她在天井中听雨,兴致来了便作诗,母亲为她讲的各种传说故事、经常念在嘴边的俗语佛经,都培养出了她对文学的兴趣。尤其母亲一生甘愿淡泊、慈悲为怀的心性更是给了她莫大的教育,让她一生受用不尽。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童年对人一生的滋养受用无穷。当然,童年的成长没有标准模式,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复制,在此只是结合自己经历、阅读感受和对他人的观察谈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愿每个小朋友打开自己童年的时候,都是温馨甜蜜的味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