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条件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很多人问我:“老师,我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为什么感觉对自己没有啥帮助?很多道理,当时感觉自己懂了,但在面临一些实际场景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用不好。”
这个问题的解释角度很多,但不管哪种角度,都会回到问题的核心:没有将知识条件化。
1、什么是知识的条件化?
所谓知识的条件化,是指当我们从书本上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去思考这个知识的应用场景,并在后续的工作或生活中,在这些场景下,刻意去使用这个知识。
2、为什么要将知识条件化?
在《模型思维》这本书中,作者提炼出了“DIKW”模型:
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Wisdom(智慧)。
这个模型揭示了从数据到智慧的四个步骤。
image.png数据是搜集起来的原始材料,信息是结构化的数据,知识是可以带来行动和改变的信息,而智慧则是能够通过高度抽象化的理念原则指导判断决策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
- 数据:向上管理,这几个字是数据
- 信息:向上管理的概念和含义,是信息
- 知识:向上管理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分类与内容是知识
- 智慧:在什么场景下应该应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智慧
只要做一番思考,你就会发现:数据,信息与知识是静态的。只要是静态的,就意味着可能是过时的。因为这些是前人的抽象、提炼。我们读书其实包含一个隐藏的假设,学到的知识与后面应用时双方都是静态的。
为了打破这种静态,我们就需要去运用知识,跃迁到“智慧”层,而应用知识,本质是将知识条件化、情境化。
3、如何做到知识条件化?
如何做到知识的条件化?
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概括为2个环节、4个策略,如下:
- 学习环节:理解、推演
- 实践环节:划小圈、刻意运用
(1、学习环节
理解的本质是建立关联,衡量有没有理解一个知识,主要标准是能否将这个知识与其他的知识进行关联。
推演,是找出过去或未来可能运用到的场景,将自己置于场景之中,进行思想推演。
(2、实践环节
划小圈+刻意运用,是将一个复杂的知识分为若干个步骤,每次练习一个步骤。
比如,对于沟通这门知识来说,包括了倾听、思考、表达等环节,想一下子精通非常困难。这时候不妨划小圈,先从倾听开始学习和练习。
改变行动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而要改变行动,就是要将知识条件化、知识情景化。
要实现知识的条件化,我们可以从学习环节、实践环节两个方面入手。
在学习环节,创造知识的关联,并进行场景推演;在实践环节,划小圈、刻意运用,在实战中检验知识。
<<<陈辞令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