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场菜鸟成长记给毕业季需要找工作的你们更好的建议

提高专注力,不做加班狗

2017-07-24  本文已影响12人  周末解忧

艰难的周一,终于过去了。

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关上电脑,出办公室关门打卡,嘀—— 幽蓝色的屏幕显示:20:23分,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晚下班了。

在公司楼下711随便吃了份xo酱乌冬面,你开始坐上地铁,准备回家。还有40分钟的车程,你换了个站立的姿势,背靠着车厢的角落,开始无精打采地刷着朋友圈。

大学隔壁班的学霸兼现任同事,在6点10分发了一条朋友圈自拍:精致的妆容加精致的美食。原来她早已下班约了好友去米其林餐厅大快朵颐。

望着自己身上皱巴巴的工作服和灰头土脸的高跟鞋,肚子也还没填饱,悲哀的同时又有点愤愤不平:算了,谁让人家天赋异禀呢。

读书时,人家不熬夜看书,不参加补习,晚上还看电视打游戏逃课谈恋爱,却一直稳妥地占据年级第一把交椅。 工作后,人家不加班,不应酬,和自己在同一家企业却业绩稳升,无论老板扔给她多少任务都能快速完成。 不像自己,明明累的半死压力山大,像个陀螺一样转了一整天,最后却发现毫无成效,甚至原地踏步。

这是时间的差距吗? 不。 谁不是同样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

这是智商的差距吗? 不。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赋异禀和自然而然。

在同样的环境里,同样的资源配备下,你和别人的差异,只是因为你没有办法做到深度工作。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以前我们往往以为,别人做的更好、更多,却花费很少的时间,是因为时间管理的问题。

也许别人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也许别人在马路边等公交时在思考广告方案,也许别人上厕所时在斟酌下午会议的演讲内容。

不可否认,投入时间的多少是影响一项工作完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但公式的另外一个因素——专注度,同样不可忽略,它恰恰表明你利用时间的效率。

回想一下你今天投入工作的8个小时里,有多长时间是高度专注的?

嗯,本来一上班准备写今天要提交的报告,但中途被老板临时叫去,交代了几项任务,回到座位你不得已拿起电话开始跟项目合作商沟通;

挂掉电话,难得进入专注的写报告时间,不到半小时,隔壁同事急匆匆跑来要跟你商量一个新需求,专注又迫不得已中断了;

到了下午,似乎清静了些,可写报告期间却不停有电话、邮件、微信、飞秋在不停地打乱你的思绪,试图再度扯碎你的专注度;

你像植物大战僵尸一样把零碎消息逐一回复、处理,准备回到报告中,一抬头,发现别人已经开始下班了。 这很可悲。

因为

你 又 要 加 班 了 !

以上的场景在现代网络职场中是非常普遍的,《深度工作》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

“现代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但却声称自己跟过去一样忙碌。”

你投入工作的时间很多,但注意力却支离破碎,没有了深度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变得低下,忙碌变得毫无意义。

深度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高度专注地工作啊,可是在联络如此发达的时代,缺乏与这个世界的即时沟通,我们无法想象工作和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独行侠的成果可能会被世界淘汰。

不,现实恰恰相反。 《深度工作》告诉我们,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成效,都是在极其专注、与外界隔绝的深度工作中完成的。

1、著名的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

几乎所有的电影剧本和工作文件,都是远离电脑,用一台老旧的打字机逐字逐句打出来的,包括《午夜巴黎》(第84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安妮霍尔》(第5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

为了顺利完成最后一部《死亡圣器》,不惜花费大价钱,独自一人入住爱丁堡市中心的巴尔默勒尔酒店套房,也不选择在自己熟悉,温馨的家里写作;

3、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这个属于全世界网络中心的人物,每年都会安排两次远离网络的“思考周”,他1995年最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就是在一个安静无人打扰的湖边小屋思考出来的;

如此看来,深度工作的好处显而易见。 高度专注能让时间利用效率更加充分,从而引致高效的产出,甚至因此会让你比其他浮浅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和休闲,让生活更加幸福。

如何深度工作?

虽然深度工作好处颇多,可承认吧,要做到深度工作,并不是非常容易。

因为随着企业邮箱、腾讯通、电话、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我们获得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绑架。 我们变得随处可得,随时在线,像待命的士兵,等待将军的随时召唤。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要随时应答领导的召唤,还有同事、客户、下属、父母、朋友等。

如此说来,我们就真的无法进行任何一点的深度工作了吗? 其实不然,《深度工作》提供了几点具体的实践建议:

1、尽量固定你的深度工作时间

根据你的职业习惯,尽量选个固定时间进行深度工作。 如果你是老师,寒暑假完全可以作为你每年的固定深度工作时间。

你可以利用无干扰的大块时间进行论文写作、教学备课或者做一些自己平日无法完成的事情,此为双峰式的深度工作,非假期期间,你是忙碌的且随处可见的;

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无法单独列出大块时间进行连续深度工作,可以每天固定早上的第一个小时或者下午起床后的第一个小时作为深度时间,此为节奏式的深度工作,一旦固定了这样的节奏,别人知晓后会尽量避免在这个时段找你。

2.在即时通讯上少花时间

深度工作期间,尽可能在即时通讯上少花时间。

比如在办公室写报告时,把腾讯通暂时关闭,就好比开会时手机自动静音一样;把邮件设置为自动回复或关闭邮件提醒,甚至可以悄悄把座机的电话线拔下来;

相信我,短时间的失去联系并不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但一个小时的高度专注,却有可能将你的工作效率提升好几倍。

3.设置过滤

若你经常被别人的问题或沟通打断专注,建议可以对问题来询者或沟通者设立一个过滤机制;

好比高人气博主森特诺,在收集问题前要求提问者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我不是在问一个谷歌10分钟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b、我不是复制黏贴了常见的普通问题;c、如果森特诺在23小时内回复我,我将为某个陌生人做一件善事。

若别人的问题或疑惑,靠百度就可以找到答案,其实你没有回答的义务。

比如有段时间别人经常会问我:怎么开立一个公众号?有没有什么好用的图文编辑软件?一般我会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来代替后续一系列的问题; 若别人问的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会直接把我的笔记截图给他看,上面有步骤、流程和说明。

如此一来,能尽量减少专注被打断的频次。

4.舍得花费大手笔

JK罗琳入住的酒店是苏格兰最奢华的酒店之一,她却在那里住了一个月;

演讲家Peter Shankman为了尽快完成手稿,买了一张美国往返东京的商务舱,在4000美元的飞机旅途中高度专注地完成了他的工作。 花费大手笔,相当于用能够引起你关注的外在条件来吸引你高度专注于此时此刻的工作,有一把价值尺度在衡量得失,是避免分心的一个很好方法。

这是我迄今为止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若读到这里,你全程都是高度专注,证明你已经开启深度阅读模式了,恭喜你。

认真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当你任务转移时,就不会被注意力残留所折磨,不会偶尔想起:诶,那篇文章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我错过了?文章有一句话是怎么说来着?

最后,希望你关闭这个阅读页面的时候,已经毫无疑问,心神笃定地,去迎接你的下一秒深度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