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想要有收获,首先是投入状态,其次是觉察
最近的一条收获:不管是闲聊,还是发朋友圈,多想想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闲聊过后,也要多多输出文字,多多思考。
昨晚又睡了9个小时,今天状态还不错,也不忙,能静下心来想一些事....
说到不忙,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断舍离。忙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事情多,而是"想做的事"太多,因为事情是无穷多的,想要不忙还得从自身找原因。最近看到一部CCTV的纪录片叫《生活的减法》,还不错。
我发现,我前几个月状态好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有新收获。
我之前加的群不多,加了锻炼群会在里面认真说话,而不只是打完卡就消失,也会认真看吉吉分享的内容。
我立马能想到的收获有2条:
- 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日日不断。
- 在和群里会游泳的朋友聊了聊后,拖延了一年没开始的游泳,立马开始学了。
看上去是些很简单的收获,但无论如何,只靠自己都是很难获得的。
想要改变,需要外界环境来推动。
后来我也邀请我的朋友加入,他们大多参加一次就没有后续了,好像并不像我有那么多的收获。
过去一个月状态一般般,但和朋友闲聊也有新的收获
一个月前我开始断更,也开始居家办公,状态很一般,主要表现在没有活力,没有干劲,不想看手机,有朋友发来消息,也懒得回复。
最近在调整了,我主要的做法就是整理计划,整理电脑文件,整理房间,还有断舍离。
是有一些效果的,或许生活从有序变为无序后就会降低一个人的"能量",也无法接收到朋友传递的"能量"。
仔细想想,过去一个月还是有收获的,比如通过和朋友闲聊,我想到了使用英文来列计划。
我发现这比阅读英文文档要容易得多,光学不用可不容易学好。
把要学的东西融入生活,我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学习办法了。
如果不去觉察,不去反思,不去尝试,闲聊就只会是闲聊。
在不愉快的沟通中最能学到东西
不怕沟通不愉快,怕的是对方不沟通,通常吵起来会让人不开心,但越是争吵越容易暴露双方的问题,认真思考,或许就会有收获。
吉吉昨天分享自己的聊天记录,有人在一些观点上和吉吉杠了起来,比如就"八字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在明知某中药没有用的情况下,有人送该怎么做"的问题吵了起来。
吉吉从中学到了些东西,具体是什么收获,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吉吉说:"将近400个对话,他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谢他哇,给我狠狠上一课哈哈。"
我状态好的时候才愿意看手机消息,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我在想,
- 为什么有的人发了几天朋友圈,就不发了,还有些线下挺活跃的人,在线上却比较被动
- 以及我不卖东西,也不办社群,那发朋友圈还要认真写些字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原因肯定是很多的,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能想到的一个原因是:反馈不足。
在线上说话,你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对方可能回复,也可能不回复。
缺少反馈就是一种负反馈,对于正反馈不足的事情,也就没有动力去做。
如果是当面对话,一句一句地说,对方不太可能"选择性回复你说的话",更不会假装没看到你。
另外网络沟通效率低,感到浪费时间,收获不足,也算是种负面反馈吧。
对于第二个问题,发朋友圈,还是有必要好好写些字的。
过去一个月状态不佳,朋友圈就发个图,说的字都不超过5个。这样发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有时并不是没有码字,而是码了字只发到了群里,而没有顺便发到朋友圈。
(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好像不太想让别人了解我)
我朋友圈一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qq空间也是,愿意翻看的话,就连我2010年发的说说,任何人都能看得到。
它记录的是过去真实的我,不好也不坏,不对也不错,代表过去,但和现在无关。
这其实体现了我一种开放的态度,我欢迎任何想了解我的人去了解我。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拥抱"这个世界,有没有更充分地活着。
(更充分地活着,是我的价值观之一)
真实详尽地在朋友圈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想法,就是在分享"自己"。
有新加好友了,朋友圈就是双方快速了解的一个渠道。
或许有时还能为他人带来一点点正面的影响。
状态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鸡汤,状态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鸡腿。
想要有收获,先有个好的状态,投入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