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字19# 《大学之路》
第二次读这本书,又重温了一遍吴军基于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自己对毕业于各所大学的同事们的咨询和访问,以及自己走访这些大学的经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笔记为读者献上的这本《大学之路》。
全书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体上探讨了大学的概念,大学对年轻人的意义,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大行之道与雕虫小计),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与录取等;第二部分则分别介绍了每一所“顶级名校”的特点。
作为海外华人的一员,作者对于美国名校录取过程中的不公平和不透明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反思了亚裔作为一个群体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非常值得华人家长们反思。
推荐指数 5/5
大学的概念,为什么要上大学:
东西方对大学教育的不同理解:东方人认为有大学学位是进入或者维持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而西方人认为未必;
早期高等教育,精英教育, 精英—带动社会进步的人;一个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另一个目的是获得良知;
研究型:斯坦福大学,教授糊弄教学教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
作者对好大学的观点:一所大学能否让学生生活得开心,并且因此激发出学生一辈子的学习热情,是衡量一所大学的重要标准;成功的大学经历:当一个学生从某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他不需要再把母校的名字天天挂在嘴边;当一个学生从一所二、三流大学毕业后,那所学校今后会因为曾经出了这样一个学生而自豪;
一所好大学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1. 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贡献的人;2,是一个研究中心;3,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推动社会进步;4,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两种高等教育理念:
纽曼John Newman:通才、通识,Universal Knowledge,大行之道,必须教年轻人对自然美德(科学是其中的一部分),让他们了解生活的常识,懂得商业的信用,具备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拥有生活品味,对国家做出贡献。爱尔兰天主教大学(都柏林大学的前身),剑桥,牛津,哈佛,耶鲁
洪堡体系(术):研究与教学合一
两种教育体系要看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个人出身于什么社会阶层
剑桥和牛津
学院制(Constituent College),学院有独立的财务权和管理权,学院是“家”,“社会”,“校中校”,导师制
英美大学的差异:
美国大学的管理
教授治校,研究型大学的结构—一个大的联合体,学院是最重要的教学于科研单位,学院下设有系和实验室,前者是教学的主体,后者是研究的主体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
非常不公平完全不透明的过程,历史背景,歧视亚裔的原因(捐赠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