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村拾贝

音乐会,还是现场听比较好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Betty_L_Vivian

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是在上初中时,音乐课上,老师放了一首《梁祝》,主角是大提琴与小提琴。

是那种老式磁带播放的,播放机虽然很破旧,但声音还行。

老师先整体播放,后逐一播放分解,让我们理解音乐。

优美的旋律从播放机里流淌出来,一阵鼓声仿佛把太阳敲出了地平线,天渐渐的透亮了起来,长笛的声音像一群五彩的蝴蝶从你的耳朵旁飞过拽着你的眼睛,落在花草茂盛的小溪边。

我们陶醉其中,忘了这是在上课。

紧接着听到一段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在清朗的竖琴伴奏下,此时的琴音情感朴素而缓缓流淌,小提琴的声音是祝英台的,随后进入的大提琴声音就像梁山伯了,是的,两人相遇了。

梁祝在一起是非常欢快的,所以音乐的旋律也是快乐节奏。

长号的加入,营造出不祥的预感,英台回家面对父亲逼婚嫁与官僚马府少爷,小提琴在阴森的铜管乐的压迫下惶恐不安,紧张痛苦,但又不屈不挠,挣扎,象征着英台对封建社会的抗争!

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小,祝英台最终还是不得不嫁给马文才,梁悲伤至深去世,留下这人世间孤独的祝英台。

小提琴被巨大的悲伤打散,在悔恨、不甘、悲痛的快板里,突然锣鼓齐鸣,一声雷鸣,梁祝同穴。

紧接着节奏缓慢下来,长笛出现,一片春光灿烂,鲜花盛开,两只蝴蝶飞舞,不离不弃,追逐嬉戏。

音乐结束了,我们还未回过神来,沉浸在其中。

古典音乐那时在我脑海中扎下根,它的旋律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也有了想去现场听一次音乐会的想法。

长大后,别人大多喜欢三五成群去看电影,而我是去听音乐会,哪怕一年一次也愿意。

后来,孩子学琴,去参加音乐会的机会就更多了。只要有孩子喜欢的音乐,都会带着她去现场听。

身处音乐厅,沐浴在音乐的长河中,我们虽然无法二倍速播放,却能收获长久激荡在我们内心的乐思中的智慧、旋律中的感动。

诗人黄灿然说,听音乐对人的改变是胜过读书的。

尤其是在离演奏者较近时,最能体会到。几年前带孩子维也纳听的那场音乐会,我和孩子都异常兴奋,因为有我们最喜欢的曲子《蓝色的多瑙河》和《土耳其进行曲》。从音乐会开始,孩子不打不闹,仔细地神情专注地听,脚打着节拍,完全进入心流状态。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现在听音乐会,是演奏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灵互动,既有节奏的快慢,又有聆听的快乐。

如果要我办一场2023年的新年音乐会,我想上半场应该是节奏有点快也有点紧张,是工作和学习的紧张,也有舒缓,让你感觉山路虽崎岖,但也有小花小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沿途的风景也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那是不屈不挠,也不会忘记路边的风景。这是对2022年的回顾和总结。

下半场则是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的曲子,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日出”四重奏》,海顿六首《弦乐四重奏 Op.76》中的第四首《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Op.76, No 4》,被称为“日出”, 是因为作品在上升的持续和弦主题中开启,充满着对新年的期待。

2023年期代更多的现场音乐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