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之成绩压力

2023-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天的蜗牛

四川巴中的刘老师在学校跳楼身亡,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网络从当时的热点逐渐变得悄无声息,目前早已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的老师。

刘老师期末考试不理想,这一传言解释着他选择结束生命的原因。“成绩”两个字对于老师们真如一个紧箍咒,李镇西老师在《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中,痛心疾首的写下“期末总结、各级教学质量排名、家长会、绩效工资的下浮、同事之间微妙的议论和眼神、学期或学年末工作的调整、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只要没有拿得出手的分数,这一切都是老师心头的疼痛和脸上的羞辱。”正是这样一层层的脸面碾压才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执着追求。

只要成绩的评价标准不变。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就只能成为校门前的大旗。大旗不倒,光鲜亮丽,成为学校的软装,文化的名词,紧跟时代的标签,表明态度的伪装而已。这能怨谁呢?是校长吗?是老师吗?估计这种情况大家都没有责任。因为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心是每个教育人的追求,只是我们的高考是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索道。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人才,考上大学也未必成材。但是劳苦大众就认准了“知识改变命运。”万千百姓就坚定这一个信念,那就是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百姓才是贩卖教育焦虑的根源,百人民的意识不变,素质教育或者核心素养都会成为水面上的鱼,夹缝中的花。而成绩也就成了唯一有价值的评价标准。

以个人为例,从早上七点三十到校,去看学生吃早餐,然后去看学生晨读,接着上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上完就是九点五十分,此外班主任还要安排家长听心理讲座,家长课堂,各种安全演练,各种节庆活动,DZ活动……手抄报,文化墙,课改,就读书也要有读书的科研与结果的展示。当然学校靠着这些活动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无可厚非。只是两条腿走路多少觉得是一种不协调的状态,走的一瘸一拐,这是一种悲哀,但更悲哀的是,考试成绩是决定你能力或水平的准绳。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一个人三十岁考上教师,干不了三十年就接近教师的平均寿命了。更有像四川巴中这样的老师,因不堪教育压力,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当然,这是极端的做法,毕竟尽管前路漫漫又艰难,但是教育并不是生命的唯一与全部。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也只是其中的一个。

偶有听说有老师猝死,也有听说某某老师因带病工作成为宣传的榜样。教师本该是个幸福的职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固然值得赞扬,但是若一个老师不懂爱惜自己的身体,把所有的光和热一股脑的抛尽,留下自己的亲人与朋友同事,扼腕叹息。一场生死,到底换来了什么?是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成为国家栋梁?换来的应该只是内心的满足吧。这种榜样,这种耗尽生命能量的工作态度,其实并不值得鼓励。

教师,应该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善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点一滴,如涓涓细流一样,用行动滋养着他人,细水长流的把爱倾注在教育的事业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