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郎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笔记:《茶叶江山》,一杯茶的生活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147人  关观
《茶叶江山》

出差安徽,行李中装着一本《茶叶江山: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飞机上看一段,高铁上看一段,略微大段一些的时间,多是晚饭后的挑灯夜读。

因为看得断断续续,谈不上对这本书的总体感觉,只是其中的几个观点或知识点,读来有所启迪,受益匪浅。

[1]普洱的由来

远在唐代南诏(公元738年——公元902年)时期,为了茶马互市,南诏政权在六大茶山至大理的路上设置“步日睑”。

“睑”,是南诏地区的一种行政单位,大致与现在的州相当(见《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

在“步日睑”,藏民们用马匹、藏药、乳制品等与六大茶山的马帮以物易物,来换取普洱茶。因为普洱茶特有的消食解腻的功效,在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食的藏区,茶始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到了宋朝,大理国改“步日睑”为“步日部”,“茶马市场”愈发兴隆;等到元代时,又改“步日”为“普日”,普洱茶成了各民族人民交换的主要商品,甚至在蒙古,普洱茶砖一度成了商品流通中的法定货币。茶叶也一举成为与瓷器、丝绸并重的中国出口重要贸易品。

明朝时,“普日”改称为“普耳”和“普洱”,由此固定了普洱的称谓。

而称作“步日”、“普洱”,据说都是出自哈尼族语言的音译,大意是“水边的寨子”。

[2]陈年普洱茶

“那作为普洱茶灵魂的后发酵过程,就在茶的内部,静悄悄地实施着革命和创造。这一切,没有刻意,一切都循着时间的过程。一饼茶的内质,只属于时间和时间赐予的机缘。”

是啊,没有刻意。当年,一饼饼普洱茶杀青压制后,用笋叶、蔑条打好包装,在茶马古道漫长的时间浸淫下,在马帮叮铃铛铛的马铃和山歌声中,在毛毛细雨和汗如雨下的双重发酵里,一饼饼生茶渐渐成熟了,开始不在乎光鲜的色泽,不在乎华美的包装,开始有了醇厚的滋味。一饼茶,再泡,茶汤就有了红亮亮的色调,就有了甜丝丝的口感,就有了淡悠悠的香气。噢,是时间,是时间改变了这一切。当然,还有环境。

“一个在青年时期,会为自己的晚年准备茶品的人,他定是热爱着他的生活,定是热爱着他的人生,也一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的人,他一定不会虚度了光阴,不会透支自己的年华。他也一定不会因了劳碌,因了奔波,就失去了风雅。他会留下一份斯文,寻一杯他珍藏的陈年普洱茶。”

前日,我又在茶友的微信上订了她店里的两提普洱茶,是2017年的生普新茶。如若按照早两年发布的中国茶叶大典,生普当属绿茶类。现时买了,存放在家里,不着急喝。现喝的,也都是早些年存的。湿度、环境保证不了,但时间总是要保证的。有了时间,就有了变化。也可能是量上的,轻了,不再是357克一饼了,但更大的变化是质变,是生普变作熟普,是绿茶变成了地道的普洱茶。我不知道会用多长时间,但我知道,一定会的。

茶的变化,有如一个人,年岁大了,就会知道一些年轻时不知道的,或者说是在青葱岁月时也知晓但就是想不明白、看不清楚的事儿。这个,就是时间的魔力了。环境会变,事儿会变,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不能变。对自己,上一步要的是勇气,退一步更需要的是从容。对人也好,对事也罢,总要少一些贪嗔痴,多一颗随喜心。

[3]拼配的秘密

看到一些茶饼上多写着大树茶、古树茶,甚至更会有几张照片告诉你这是一棵800多年的古茶树,他的叶子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原生态,入口甜,香气重,做工精,正山出品,实际上是这样吗?估计不会是。如果是这样的茶饼子,也未必就一定好喝。

好茶,是需要拼配的,这也是普洱茶的一个传统。取长补短,融汇调和,把茶的好的一面充分激发出来,比如香气、滋味、耐泡度等,我知道这个才应该是拼配之道。

有时想想,人和团队不也是这样的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团队的搭配,既要考虑团队中成员与岗位(职位)的适配度,也要虑及团队成员的专业、阅历、年龄、脾气秉性等方面的互补。

经过大师的手拼配出的茶,是好茶;而经过专业HR拼配的团队,也应当是一个形成合力、发挥合力的优秀团队。

茶之道,亦人之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