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书评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

如何才能拥有过得很好的一生——《奇特的一生》

2016-10-05  本文已影响85人  庆桥

小时候,觉得人生应该是一场追逐时间的旅程,时间多余、毫不足惜。只因为希望时间过得越快越好,只以为随着时间的过去,就能把幼小无知的自己远远抛在脑后,成为大人。但当真正长大,却随着年龄愈渐增长,变得愈加的珍惜时间、惜时如金。大概是因为不再以为人生是一场加速赛,而以为人生更像一场倒计时,所以现在只希望自己的动作越快越好,但时间,你要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

时间当然不听,它谁的话也不也听,它不受任何人的管制,它只是自顾自的流逝。在这一点上,时间对所有人都很公平,不管你是学生、程序员、工人、企业主、公务员、官员,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我们的一天都平等拥有24小时。

但似乎又不是这样。

同样的24小时,大多数人按部就班的过,也就只能过出24小时的感觉,甚至严格来说,除去睡觉时间,我们真切感受和体验到的时间更远远没有24小时。与此相反,偏偏另有一类人似乎得到了时间眷顾,让我们艳羡不已,给我们的感受是:他们似乎能把1分钟掰成2分钟用、能把24小时过出48小时,仿佛他们拥有控制时间的能力。

实情当然不是他们有控制时间的能力,我想是因为他们更善于调动自已、更善于利用时间,因而做事更有效率,能够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做的是同样事情,人家却比自己花费更少时间,也就容易产生人家拥有更多时间的错觉。在善用时间者中,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向我们介绍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堪称其中大师级的超级代表。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包括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而他留下的遗产更有探讨地蚤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方面的著作……

各种各样的论文,他一共写了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并且他还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并常常到各地考察……

单单他所研究的地蚤分类里,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9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共13000只地蚤标本,这些个人收集起来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都要多5倍……他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关键又在于柳比歇夫的博学多才并非浅尝辄止,在他所涉猎的这些丰富领域里,从各行业专业人士都会和柳比歇夫探讨、辩论相关问题来看,说明了他对这些涉足的领域都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柳比歇夫这些丰硕的成就是我们普通人花上几辈子都无法达成的 ,但从享年82岁、『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来看,显然不能归因于他比常人拥有更多的时间。这『数量』与『质量』兼得的背后秘密,就是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持续坚持的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法一点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忠实的把自己的时间开销一一记录在案,例如每天有几个小时多少分钟用于分别交际、休息、工作、阅读、甚至是路途往返等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记录固然枯燥无味,但每次记录其实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多分钟便可完成,却可带来相当大的好处。

短期来看,这记录能让我们对自己日常的时间开销一目了然,清楚明白的知道每天有多少时间分别用于哪些必要的事务或学习工作上,又有多少时间被白白浪费掉。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管我们视时间为敌、还是为友,只要我们拥有利用好时间的意愿,首要就是全面了解自己的时间开销,知道自己『浪费了多少、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深感时间之珍贵虽然是每个成熟的人都有的感觉,但这感觉并非时刻伴随着我们,无法时时促使我们捉住每一寸悄悄溜走的光阴。而通过每天的记录总结,实现【心中有数】就不一样,这样我们不仅确切知道一天下来有多少时间被浪费——促使我们对【时间宝贵】这一感觉更强烈和持续、进而更珍惜每一寸光阴,又知道这些时间被具体浪费在了什么时间,由此就能有针对性的作出改进——『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个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它有助于我们随时随地的利用好时间下脚料。』

长期来看,记录时间开销必然要经常看表,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具体到柳比歇夫的身上,是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格拉宁)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时刻能够感知到时间地流逝、把握时间的动向,时刻珍惜时间,不是为了让我们时刻保持紧迫的感觉,更不是要让我们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投入这样那样的事物当中。恰恰相反,这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从而更加从容、更加高效的应对日常的方方面面。正如柳比歇夫尽管在工作之余又有有如此之多的学术著作,并非他把所有的生活时间统统让步于学术,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包括『电影、音乐会、游泳等在内的娱乐,也有同朋友和学生之间的社交。』

而感知时间也不是、更不会教我们变成一个过份机械过份理性的人,正如柳比歇夫『能够叫时间服从他,但也不能左右环境。他无非是个凡人,激情、爱、挫折都能叫他分心,连幸福也会影响他的专心致志』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或者向往成为像柳比歇夫这样卓有成就的人,但每个人都必定无法对时间之存在视而不见。所以即使我们没有宏图大志,柳比歇夫所创造的时间统计方法,仍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与时间相处】的方法。甚至可以说:

事实上柳比歇夫也没有建树丰功佳绩,可他的建树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