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的重建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仁义礼智信,历来被视为社会正常运转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一个社会出现问题,必然表现为:为富不仁、见利忘义、傲慢无礼、利令智昏、言而无信!其实这里面都有“利”在起作用。
现在有一个诡异的现象,就是你炫耀的就是你缺的,你要求做到的就是做不到的,你承诺给的就是给不了的,是非颠倒,黑白混淆。
社会信用的基础是国家信用,近几年国际上屡屡出现国家信用降级甚至濒临破产的例子。国家的稳定繁荣,首先需要当权者取信于民,朝令夕改,掩耳盗铃是不可以的。按照三十年前的总设计师的说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全民的共同富裕,这样才算成功。可是看看现在,的确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可是很大一部分人反而却“负”起来了。这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三十年前的独生子女可是满怀期待有人来给自己的父母养老的,现在不得不自己挑起重担,而且还被允许可以多生一个,怎奈生是可以生,就是养不起啊。
法律规定了有些案件的追诉期,过期是不再追究的。可是一场运动,就可以突破权力的边界,二十年前的鸡毛蒜皮的事情照样跟你算清楚,真的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跟我讲信用,我找谁去讲理?
房市、股市、期市、医疗、教育、区块链、资金盘等等就像联合收割机一样,一茬接一茬的收割,本应成为中坚力量的中产被消灭了,只剩下口袋比脸还干净的中产遗民。大多数挣扎在信用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路上。只要是欠钱还不上的一同被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老赖”,结果好像还惹得赖氏家族很不愉快,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
大家都知道钱不好赚,到处都是三角债,可是谁又能说得清三角债的源头在哪呢?其实不说大家也知道,你要非说不知道,我也不会告诉你。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孩子们参加工作后才知道,原来学的东西跟实践中的大相径庭,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堂。
我们批判的反而成了暗地里推崇的,惴惴然心里的话不敢说出来,说做不一,又谈何信用呢?
便利的通讯工具使得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传言满天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应接不暇。反而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了,大家都习惯性地捂住自己的钱袋子,生怕吃亏上当。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仅仅是涉及诉讼的失信被执行人已经超过一千四百万,还不包括大批的信用卡逾期一族。各种网贷的新客源在校大学生也即将成为失信大军的新生力量。
都知道失信是可耻的,都想回归到诚信的队伍,可是缺乏适宜的土壤和氛围。就拿中小企业业主来说吧,创业本就艰难,口号上喊着要在金融方面给予支持,可是有几个人能拿到低息贷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很有激情,又有多少年轻人头破血流。不但自己败光了,连几辈人的家底都败光了。于是这些勇敢的创业者为了求生,又去转借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大多成为了被执行的老赖。
上梁不正下梁歪,信用体系的崩溃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便于讲得太透,这个你懂的。而要重建信用体系,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对于上层要令行禁止,率先垂范!另外要加强立法和对既有法律的贯彻执行。针对当前面临的全面失信的困局,可以考虑推行个人破产的立法尝试。最最重要的是把本属于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想办法还回来,别再一茬茬割韭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鉴于话题敏感性,我不去展开论述了,只求简书别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