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想法婚姻育儿

婚姻里,甘心付出,也请坦然索取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27人  梦溪文本

上周和同学聊天,她正在为自己女儿的婚姻担忧:“闺女太逞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张罗、都是她做。虽然我们夫妻二人帮忙带孩子、做饭,但是其它也帮不了太多。

女儿平常忙工作,回到家接手带孩子,还要洗衣服、收拾屋子,周末还带孩子户外活动,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基本上不让女婿操心。女婿下了班就知道打游戏,家务不插手,这样下去女婿会越来越懒,我闺女太吃亏。”

我问:“你女婿什么都不做吗?”她想了想:“也就偶尔做点体力活,比如搬个重物,下楼取个快递什么的。其它都指望不上,我们在跟前他都那样,不在跟前还不更懒?唉~”

“那你女儿有觉得委屈吗?”朋友说:“那倒没听她抱怨过。我那闺女就是个实心眼,只知道要强,不懂得示弱和偷懒,最后女婿还不得被惯坏了!”

婚姻里,甘心付出,也请坦然索取

作为妈妈,心疼自己的女儿在婚姻中付出太多、太辛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实,女儿在婚姻中的得失,是不容易计算的。看上去女儿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但是女婿在需要他的时候能及时配合、完美补位,能在家务之外的安全感、情感、情绪或收入、才华等方面给予妻子极大满足,那么,这对小夫妻之间的付出就是基本对等的。

妈妈其中一个观点值得重视:在婚姻里,可以强大,可以勤劳,可以付出,但同时,也需要示弱,需要偷懒,需要索取。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一书中写道,“假若我们想建立真正和谐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在需要付出的时候给予丰沛的付出,在需要索取的时候进行坦然的索取。

中国的父母为什么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多付出?除了心疼孩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他们自己的婚姻中,往往在扮演了积极付出的一方之后,由于羞于索取,付出与得到失去平衡,于是造就了两种痛苦的结局。

一种痛苦的婚姻是,付出多的一方虽然嘴上不说,内心却对对方的期望值很高,如果得不到相应回报,内心积压的委屈、怨怼、戾气就会大爆发,于是夫妻之间争吵不断,隔阂日深。

好友小裴曾经给我谈过她父母的婚姻。在她印象中,从小她的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父亲是事业型男人,很少顾得上家庭和子女,母亲几乎承包了所有家务。她年轻时在幼儿园当老师,那个年代,幼师属于上班比较宽松的职业,借着职业优势,一边上着悠闲的班,一边艰辛把三个孩子拉扯大。

在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需要成家立业之际,眼看着自己的“事业型男人”并不像她所期待的那样“混的像样”,并不能给孩子安排工作,并不能解决家庭的经济难题,她一反常态地爆发了。她骂男人不顾家,骂男人无用,怪自己瞎眼,恨自己嫁错了人。家里从此争吵不断,鸡飞狗跳。她的父亲被吵闹的母亲压抑得郁郁寡欢,在退休后不久就得癌症去世了。

这对夫妻婚姻悲剧的根源,来自于女方源源不断的输出,看似不求索取,却内藏一个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最后因为没有得到内心诉求的回馈而爆炸。如果女方及时提出合理的诉求,比如,要求男方克服困难与自己共同担负家务、在养育孩子期间多参与一些,也不致于在内心压抑太多的委屈和怨气。

婚姻里,甘心付出,也请坦然索取

另一种痛苦的婚姻是,付出多的一方仰仗自己是“付出者”,长期在语气、态度、行为等各方面对对方进行碾压,而另一方长期扮演“索取者”角色,因内心深处深深的内疚而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婚姻破裂。

朋友苏的姐姐今年离婚了。离婚的原因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朋友的姐姐太能干、太强势。她在国企担任高管,收入高,工作忙。姐夫是学校老师,工作也很忙,但是收入没有妻子高。于是,姐姐承担了家中买房、买车的费用,家务活长期请人做,孩子请人照顾。

如果不是夫妻二人的关系紧张,他们的生活本可以过得幸福而滋润。朋友的姐姐把在外的强势带入了家庭,对老公的态度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有时在外人面前也不给他面子。在家庭聚会时,姐姐多次当着家人的面数落姐夫。姐夫忍气吞声,不动声色,很少争辩。最后,却传来了他与学校一个年轻女同事走到一起的消息。

朋友的姐夫在家庭里长期处于尊严、情感、情绪被碾压的状态,存在感极低,愧疚感极高,最终产生了逆反心理,走上了背叛婚姻的道路。

婚姻里,需要双方的付出。在付出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示弱和偷懒。在漫长又乏味的生活里,示弱和偷懒是婚姻关系里重要的调味品。多说“我需要你”、“我不会做”,多给对方为你、为家庭付出的机会。

婚姻里,不要太强大,不要太勤劳,不要太完美,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把对方塑造成一个弱者、一个懒人、一个废柴。

甘心付出了,也请坦然索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