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佛陀传》9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补丸

P162
佛陀先静下来一会儿,以感觉一下在座的众宾客。他知道他们对他离开七年的经历感兴趣,于是他便首先把它简述一遍。之后,他便宣说无常、无我和缘起法。他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是自己可以深入体会一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止,而他们才会得到平静与喜悦。

有智慧的人有很多,但能否将自己的智慧传达给面前的人,是需要能力和技巧的。

佛陀首先安静观察,去体会众宾客此时的心境与态度。
这在演讲技巧中,属于了解受众的过程。一段演说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看讲演者输出了多少,而是看听众接收了多少。接着上一节提到关于人接收新知识的问题,人们不是在学习新知识,而是寻找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相一致的证据。了解听众的所关心的东西,了解听众的知识架构,对于讲演过程设计至关重要。

佛陀知道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离开皇宫去求道的经历。于是就从这个开始讲起。
不可否认,第一印象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接下来的讲演效果。听众可能会因为讲演者的穿着、表情、语调、开头等等因素,而在潜意识中限制自己对接下来内容的接受程度。我们不会听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讲致富之道,不会听一个有气无力的人讲健身,不会听一个既得利益者讲奉献等等。同时也会因为开头是口号,而觉得这是个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说教者,因为开头是自己不熟悉或不认同的桥段而认为接下来的内容只是讲演者的闭门造车。

佛陀选择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而这些内容,恰恰可以教导大家求道。

内容上,高深的道理尽管无比正确,但对于大众而言,如果与日常经历严重远离,人们缺少经历和体悟,自然也难以认同。于是佛陀除了基本的道理外,将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行列为重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