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其次学会珍惜他人
昨天晚上对千寻展开了略带严肃性的批评。
千寻去海陵岛,感冒了,鼻炎复发。
我说:
“告诉你一个道理:当别人发现,关心你并没起到作用,比如说鼻炎这个事情,有器具你不用,从加拿大带回的药水你可能也不知道放在了哪里,那以后可能也就不再关心这个事情了。因为如果试过没用是一回事,但是连试都没试,是另一回事。”
器具指的是我买给她的洗鼻器,一直放在我家里,催了她几次,终于拿走了……然而是一半,只拿走了洗鼻盐,没拿洗鼻器,那当然没法用。
千寻说她出门的时候也不知道鼻炎会复发,所以没带药。
好吧,接受这个解释。
千寻说知道我关心她,她很感恩。
我说感恩没用,只是语言,重要的是行动。
我并不是勉强千寻去用那些东西,而是首先药品和器具我用过有效的,所以买给她,其次如果不管用,试过后放弃就是,再找别的。
我说的道理,你可以细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我们的文化里,讲究“奉献”、“牺牲”,为了他人,可以不顾惜自己,如果顾惜,就仿佛成了自私。所以在不少家庭尤其是70前的家庭里,经常是母亲吃鱼尾,鱼头和鱼身留给丈夫孩子吃,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利人是在损己的前提下、要照顾好他人就忽略自己,这样不好。
对别人上心,对自己也要上心。
比如我喜欢送花给朋友,并不会只给朋友买,自己也会有一份。
比如我受伤,小怡买了小林制药的液体创可贴给我,我立刻用,并把效果反馈给小怡,这是对小怡心意的最好回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的确是有很好的习惯,特别听话而且行动力强,因为我能够感念到来自各方的心意。
以前部门有位同事,是汕尾人,每次回家都会带橄榄和猪肉脯、牛肉丸等回来,后两种也罢了,橄榄经常是这样的待遇:有的同事没吃过,好奇,拿一颗扔嘴里,然后“噗”地吐出来,皱眉说:“这什么玩意儿?这么难吃。”
同事很心疼,后来就不再给别人,单独留给我,因为我喜欢吃橄榄,不会浪费。
我以前的做法是奉献型的,给家里人花钱非常大方,对自己就比较吝啬。
若干年后,这种“牺牲感”转化成了委屈:我已经奉献这么多了,你们还希望我怎样?
从2008年起我才建设起自己的生活,学习爱自己,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且没有内疚感,因为我明白,这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一味地牺牲,其实内心并不会觉得丰盈,假如看到事情并没有向好转变,或者别人形成了依赖,心里容易失衡。
而当学会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就算事情不按自己的设想发展,但觉得尽了力,也会甘心放手,以及灵活地调整。
———以上分享内容来自“幸福生活家”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