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法》读书笔记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六年春华
高效休息法.jpg

目录

一、冥想与正念的科学依据

二、练习“什么都不做”——正念呼吸法

三、提升专注力,摆脱心事重重的状态——动态冥想

四、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感——压力呼吸法

五、排除带来疲劳感的杂念——“猴子思维”消除法

六、冷却愤怒时的头脑——RAIN法

七、“消灭”看不顺眼——温柔的慈悲心

八、应对身体的不适——扫描全身法

九、美国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一、冥想与正念的科学依据

1、为什么发呆也会累?

DMN就是个大脑能量中的浪费家。所谓DMN (Default Mode-Network,预设模式网络),即由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顶下叶等构成的大脑网络。它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进行基本操作。换言之,就是大脑的“低速空转”状态,让大脑成为一种总是动个不停的器官。

DMN的能量消耗惊人,占大脑整体能量消耗的60%~80%。而当人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时,只需要在原来的能量消耗基础上追加5%。如果想让大脑休息,就必须避免过度使用DMN这个能量浪费者。而掌握正念冥想,就能够抑制DMN的关键部位,避免杂念对大脑能量的消耗。

2、塑造不会累的大脑

正念能让大脑各个部位的联结产生变化。研究发现,有经验的冥想者,其后扣带皮层和上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联结会更加紧密。也就是说,通过冥想,我们便能够控制DMN的活动。借此,人们就可以锻炼出不会心神不宁的内心,和不易疲劳的大脑了。

谷歌公司将正念定义为: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它不仅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状况”,还能够进一步预防疲劳。在某项研究中,甚至发现它能够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生成。我们很有可能借助正念,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度抗压性的大脑。

二、练习“什么都不做”——正念呼吸法

正念呼吸法的实践步骤

1、采取基本姿势

2、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

3、注意呼吸

4、抵抗杂念

5、养成习惯

三、提升专注力,摆脱心事重重的状态——动态冥想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被一些下意识活动占据了。当我们下意识做眼前的事情时,意识总是待在与当下无关的地方,比如吃饭、走路、刷牙等时候。这仿佛是汽车或者飞机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状态,但最重要的驾驶员——我们本人的意识已经飘向了远方。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习惯自动驾驶的状态了,我们甚至开始羡慕那些能够“多线程工作”的人。很少有人会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做眼前的事,一边惦记或做着另外的事。如果持续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常行动上,就能够让意识回到当下,脱离自动驾驶状态。

动态冥想的实践步骤

1、步行冥想

2、以站立姿势进行动态冥想

3、以坐姿进行动态冥想

4、日常活动中的动态冥想

四、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感——压力呼吸法

如果人类脑部的前额叶相当于理性,那么杏仁核就相当于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扰,而运作的情感和本能。当恐惧或外来危险导致压力刺激过强时,杏仁核就会过度活动。此时如果前额叶不加以抑制,便会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产生一些生理性症状,比如心悸和呼吸过度。

在某种程度上,正念可以缓和这种焦虑感。从运作机制上来看,正念的交感神经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焦虑;从大脑成像的分析结果上看,正念可以改善前额叶和杏仁核之间的关系。因为一般人的前额叶是由上往下压制杏仁核活动的,但长期实践正念者的前额叶与杏仁核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上下关系,而是巧妙地维持着平衡状态。为了防止压力的产生和恶化,可以尝试“压力呼吸化法“。

压力呼吸化法的实践步骤

1、注意压力来临时自己的变化

2、将意识集中在呼吸上

3、将意识扩散至全身

五、排除带来疲劳感的杂念——“猴子思维”消除法

我们的脑中每天都被塞满了各种想法,进行冥想时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回过神来,难免会回落到之前低迷的状态和情绪中。这种翻来覆去想事情的状态被称为“猴子思维”,就好像有一群猴子在你的脑海中吵吵闹闹一样。这种杂念一旦占据大脑,会导致大脑极易疲劳。

如果能摆脱“猴子思维”,大脑便能够充分发挥它原本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专注力和判断力,抑制某些想法的反复出现,并改善睡眠质量。

“猴子思维”消除法

首先想象自己站在车站的月台上,此时一列坐满了名为“想法”的猴子的列车进站。它会稍作停留,但是过一会儿就开走了。像这样的列车接二连三地驶过,但你的位置不变,仍然站在月台上。

该方法的核心是:不要把思考中的自己和思考的事情混为一谈,对想法采取旁观者的状态。

当你发现来来回回都是同样型号的列车时,便能够给这些列车贴上不同的标签分类。当这些被贴上标签的想法反复出现后,可以用以下五种方式来解决。

1、扔掉“胡思乱想”

2、找到例外

3、站在先贤的角度看待问题

4、不要判断好坏

5、探索原因

六、冷却愤怒时的头脑——RAIN法

愤怒其实是大脑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开启的一种紧急模式,而杏仁核就是这方面的罪魁祸首。一旦它受到来自外部的过度刺激,便会分泌抑制大脑思考活动的肾上腺素,让人失去理智,这种情况被称为“杏仁核挟持”。

当发现自己怒不可遏,或者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渴求之心时,可以用RAIN法的四个步骤来控制这股冲动的情绪。

RAIN法的实践步骤

1、Recognize (认知)

2、Accept (接受)

3、Investigate (调查)

4、Non-Identification (保持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重视目标的人,越要对愤怒保持警惕。愤怒的情绪常常来自过于勉强自己,这种竭尽全力完成某件事的情况被称为“目标导向”。而过度的目标导向会让我们的生活状态过于紧绷,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滋生愤怒的情绪。

七、“消灭”看不顺眼——温柔的慈悲心

培养积极正面的慈悲心,也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一种方式。著名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了教人拥有“慈悲心”的课程。目前得知,这种简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人类的爱、怜悯、温柔、同理心、宽容等情绪。根据脑科学方面的研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后扣带皮层的活动量,达到抑制DMN过度活跃的效果。

培养慈悲心

1、保持正念的意识状态

2、想起那个“让你不爽”的人

3、在心中对他(她)默念以下句子

八、应对身体的不适——扫描全身法

大脑的状态会通过自律神经和激素反映到身体上。如果大脑积累了太多疲劳后,身体的一部分也会开始疲劳,甚至是疼痛。在进行正念时,能够控制疼痛的前扣带皮层和岛叶的活动量会增加,而负责管理身体感觉的感觉区活动量则会降低。一般认为,这是冥想对缓解疼痛有效的短期机制。

但其实,对于有经验的冥想者来说,其前额叶的活动量会降低,岛叶和感觉区的活动量反而会增加。对长期实行正念者的大脑不是由前额叶来有意识地控制疼痛,而是能够接纳疼痛本身,并加以处理。如前文提到的,有经验的冥想者在应对焦虑情绪时,不是从前额叶由上而下地抑制杏仁核,而是让两者产生平衡。同理,在应对疼痛时,他们也会实现这种状态。

扫描全身法

1、平躺并关注自己的呼吸

2、将注意力集中在左脚尖

3、扫描全身法

4、全身各个部位都可以这么做

九、美国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前一天的准备:

第一天——让身体休息的偷懒日

第二天——逛逛附近没有去过的地方

第三天——确认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第四天——释放欲望的“狂野日”

第五天——为了下一次休息变得更好

结语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全能的休息场所。只要内心无法安定、焦躁不堪,就永远无法拥有真正的休息。高效休息法所提倡的,不是一般的“应急充电”,而是让你学会关注眼下、感受当下,从而让大脑从根本上获得真正的休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