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一个被明、清两朝都寄予厚望的人,天下却无他容身之处

2021-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她在丛中笑

公元1642年,吴三桂三十一岁,正是他人生高光时刻。

作为宁远城的最高军事长官,作为大明帝国最强劲的将领,他成了明清两朝角逐的焦点人物。崇祯皇帝和皇太极的目光分别从北京和盛京投过来。

崇祯这边,大明千疮百孔、大势已去,正处在分崩离析的前夜。

皇太极那边,坦荡而蛮荒的辽东平原上,满洲人如潮水般一波一波涌过来。许诺吴三桂的官职远比崇祯皇帝的高。越来越多人投向满洲,包括吴三桂的三位舅舅,赫赫有名的祖氏三大将。

天朝还是异族摆在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作为贤臣孝子,怎么能选择投降呢。何况大明对他可不薄,大明更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此刻正是朝廷需要自己的时候,怎么能有投降的念头呢。

可是袁崇焕、洪承畴的遭遇却动摇了吴三桂的这一念头。

袁崇焕,明王朝后期最杰出的军事领袖,因为满洲人一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被崇祯皇帝活活剐死。

洪承畴,继袁崇焕之后又一个最有才干的将领,吴三桂敬重的人物,也是被猜忌怀疑推进了身败名裂的厄运之中。

这二位,都不是败给了满洲人,而是被自己同胞的暗箭所射伤。

吴三桂,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之后,他感觉到明王朝就像一艘庞大的巨轮一样,在风雨中飘摇,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那他吴三桂,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为什么非要用自己年轻亮丽的生命去陪葬这艘破旧的船呢。上天赋予他生命,似乎并不是为了让它满载着遗憾消陨。

时间到了1644年,这一年它还是来了,大明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明朝的精兵良将已经丧失殆尽,吴三桂手下的三万关宁铁骑成了最后一张王牌。崇祯诏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来对付李自成。

从宁远到山海关,按正常行军速度要两天叨叨,可是吴三桂却走了八天。

原因也不能理解,吴三桂的铁骑未必能挡得住李自成的步伐,所以在上路之前,他已经动摇了。

但是他也不能按兵不动,否则就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罪人,等于自己是乱臣贼子。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最佳方案拖延。他摆出一副对朝廷负责的态度,在行进的路上等待着大明灭亡。

吴三桂的算盘打得很准,在他以龟速前行时,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以自缢的方式为大明画上了句号。吴三桂得知消息后,返回山海关。这座依山傍海的雄关,将是他用来换取后半生的砝码。

明朝灭亡,山海关就姓吴了,不管是李自成还是皇太极对会对他开出一个大价钱的。

吴三桂终于抛弃了忠臣的外壳,喘口气了。在命运的逼迫下,他来不及想太多。

当吴三桂准备投靠李自成之后,他得知一个惊天消息,李自成抢了他的陈圆圆。吴三桂气的发狂。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失去了国家,失去了家族,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在这个条例分明的世界上,他丧失了经度和纬度,找不到自己的坐标。

吴三桂找到了皇太极。这对华敢提及来说真是填词良机。父兄两代人征战多年,都不能接近这座雄关,如今唾手可得,涿鹿中原的蓝图即将实现。

吴三桂和多尔管联手,李自成退出历史舞台。

可以说没有吴三桂的浴血奋战,大清不可能如此顺利。他人生最激励的战斗时为满洲人打下的。

顺治十七年,在为满洲人卖了17年命之后,吴三桂终于获得了他的报酬,被封蕃云南。

虽然满洲人授予他高官厚禄。吴三桂还是感觉懂啊了满人的方法,察觉到了他们目光中隐藏着的一丝轻蔑和不信任。

如果他就这样低调掉过完后半生,那未尝也不错。可是他人性啊,也许是他心虚把,他总觉得陛下要再做些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的衷心。

满人对吴三桂失去信任,是从他,是他非要杀掉南明永历皇帝开始的。

明朝灭亡后,朱氏子孙一直没有放弃恢复大明王朝。他们在江南又建立了南明政权,在全国依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可惜小朝廷改不了窝里斗的老毛病,结果被清军追的东窜西逃。永历皇帝,最后逃到了缅甸,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满洲人终于放心了,他这辈子就会在缅甸无声死去了。

可是吴三桂认为只有擒杀永历,才能彻底证明自己对清朝的衷心。

吴三桂,大明王朝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永历皇帝也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他的前半生共鸣地位都是大明所赐予的。可惜了。

当顺治皇帝听到这个提议时,认为没有必要,他认为南明不可能东山再起,就放他一条命吧。他认为吴三桂太过分了,一条通过咬旧主的狗来取悦新主人,这能让人放心嘛。可吴三桂坚持,踏上了为朝廷效命的路。

小小的缅甸怎么是吴三桂的对手。最后永历退出历史舞台。

所有这些高大的殿宇,也不能遮挡他无家可归的灵魂。吴三桂的宿命,正在一步步走来。

当吴三桂从缅甸回来,康熙继位了。

他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和那些从白山黑水走来的祖先们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到了他这一代,爱新觉罗家族才真正弄明白天理人欲和世道人心的关系。

出于道德信条,他不能对吴三桂的投奔抱理解态度,对他当年立下的汗马功劳,也不存欣赏之意。对他的卖主求荣更不能理解。

对于吴三桂,康熙只有厌恶、猜疑、鄙视。使用叛臣作为帝国蕃吏实在不可收。三蕃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吴三桂。他手握重兵。为了江山万无一失,必须要解决这个人,解除他的兵权。

康熙说干就干,撤蕃的招数送到了云南。

吴三桂当头一棒,云南是他苦心经营的地方,现在却要剥夺他。兵权就是他的命根子。

在收到招数后,吴三桂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犹豫,他已经没有了大娘的锐气。他幻想着抗敌能收回成名。

最终吴三桂决定再次反派,率领二十万人马上路。

起兵指出,局势对吴三桂很有利,因为他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可是吴到长江南岸时却按兵不动。

吴三桂有他的打算,他想通过这个举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真的反叛,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利益。他认为大军的一路足以吓到下皇帝。派人给朝廷送去奏章,请求停战。他认为小皇帝也会答应的。

这个举动暴露了吴三桂的目光短浅,这正是他这个精明的投机者和真正的历史伟人之间的差别。

康熙比吴三桂想象的坚强,在按兵不动的同时,他正在紧张地调动军队,动员各种社会力量。

康熙将吴三桂长子扣押为人质,长孙处死,其余在京子孙入官为奴。

指出,吴三桂的梦想彻底破灭,他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在历史大情节中摸爬滚打了一生,晚年发觉自己一生的奋斗荒唐可笑,谁料竟一直游走在绝境边缘。

吴三桂退路已断,只好彻底发动攻势,可是此时时机已失去,清军已做好了重逢准备。

1687年,起兵五年后,67岁的吴三桂在绝境痛苦中死去。他的子孙后代也被彻底杀光。

天下之大,竟没有一套留给他的路。自以为聪明一世,英雄一世,谁料竟是一直游走在绝境的边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